书籍封面
这是一套面向青少年的口袋本西方人文经典读物,遴选自企鹅兰登出版的128册企鹅经典小黑书。 本套书共8本:古希腊哲学思想经典《苏格拉底的申辩》、古希腊历史经典《冈比西斯的疯狂》、文艺复兴巨匠传记《达·芬奇、利皮和波提切利》、环球航行的地理发现记录《大航海》、政治学经典《社会契约》、达尔文博物探险笔记《一场蝴蝶雪》、英国社会调查《伦敦街上》、欧洲女探险家非洲行记《西非之旅》。 本套书内容丰富,涵盖哲学、历史、艺术、地理、政治、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篇幅适中,轻盈小巧,并由知名画家黑眯创作封面版画,兼具经典性、可读性、审美性,青少年读者可由此获得进入更深层次人文阅读的门径。 本套书还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等的8位知名学者撰写导读,为青少年读者阅读这些跨越时代之作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引。 ★一套面向青少年的口袋本西方人文经典读物,精选自全球知名出版商企鹅兰登的企鹅经典小黑书,从畅销80年的128种企鹅经典小黑书中遴选出8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人文通识读物。 ★本套书共8本,涵盖哲学、历史、艺术、地理、政治、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8个领域: 古希腊哲学思想经典《苏格拉底的申辩》 古希腊历史经典《冈比西斯的疯狂》 文艺复兴巨匠传记《达·芬奇、利皮和波提切利》 环球航行的地理发现记录《大航海》 政治学经典《社会契约》 达尔文博物探险笔记《一场蝴蝶雪》 英国社会调查《伦敦街上》 欧洲女探险家非洲行记《西非之旅》 ★小书大世界,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9世纪,从哲学到人类学,一套微缩版人类思想简史。 ★聚焦人类社会关键词,构筑丰富的阅读外延:《苏格拉底的申辩》-死亡、流言、勇气;《冈比西斯的疯狂》-风俗、真伪、王命;《达·芬奇、利皮和波提切利》-天才、爱情、信仰;《大航海》-欲望、争斗、仇恨;《社会契约》-自由、公意、契约;《一场蝴蝶雪》-生命、实证、想象;《伦敦街上》-财富、阴影、善恶;《西非之旅》-偏见、女性、文明。 ★邀请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程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震、南京大学教授刘金源、复旦大学教授吴晓群、南开大学副教授彭倩、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中科院研究员韩毅等8位知名学者撰写导读,为青少年读者阅读这套跨越时代之作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引。 ★增添大量历史背景知识注释,帮助青少年读者理解历史情境,理解文本,获得深入的阅读体验。 ★64开口袋本设计,篇幅适中,盈手可握,随身携带,随时阅读。 ★知名画家黑眯创作8幅封面版画,封面采用起凸工艺最大程度展现版画质感,提升图书的审美性。 ★封底摘取书中金句,精炼展现每一本书的精神气质,青少年的座右铭之书: 《苏格拉底的申辩》:我来到这城邦,就像这座城邦是一匹马,虽然这画面有点儿滑稽,但请想象一下。 《冈比西斯的疯狂》:这件事的情况差不多就是如此。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我本身并不相信。 《达·芬奇、利皮与波提切利》:天才艺术家理应受到尊重,而不应被当作拉车的驴子。 《大航海》:无论月圆月缺,大海依旧肆虐,我们驶入漆黑的大海,比月亮沉入的黑暗更有七倍阴沉。 《社会契约》: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一场蝴蝶雪》:太阳下山前,一阵强风从北边吹来,成千上万的蝴蝶和其他昆虫随风消逝了。 《伦敦街上》:这些骚动、挣扎、竞争都是为了生存,于是周六夜晚纽卡特的喧嚣在有心人眼中就带上了一丝沉重和悲伤的意味。 《西非之旅》:上苍之道在这里尤为奇妙,拥有自相矛盾的双重目的,既在于拯救,又在于摧毁。 ★导读学者的话 既然这篇文献是几千年前的,叙述的事情的发生地远离中国,读这样的文章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在于,对人生意义的永恒思考。……也许,这个文本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启示是,人的一生,必须过有意义、有价值感的生活。 ——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导读《苏格拉底的申辩》) 再次,大家要消除的一个误解是:史实就直接等于事件本身。须知,历史学的根本诉求并非如影像般再现过去的事件,它是在尽可能收集事实基础上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史学家的任务不应该只是铺陈事实,史学著作也不应该仅限于对当时某个事件具体进程的描述,而还应该包括不同时代的人们是怎样或愿意怎样记住那些事件的,以及过去的人们是以何种方式谈论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时代的。 ——吴晓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导读《冈比西斯的疯狂》) 文艺复兴强调“人”之复生,画作中的人物虽然仍是圣母、圣人,但实质上,画家们对他们的刻画却是世俗化的。“人的精神”,成为画的主题。这一时期的画家们摆脱了拜占庭式的圣像画画法,描绘生动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类自己。 ——彭倩(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导读《达·芬奇、利皮和波提切利》) 在殖民者津津乐道的辉煌而新奇的殖民探险经历背后,掩盖着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人民的侵略与掠夺,这也是殖民主义的本质所在。 ——刘金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导读《大航海》) 卢梭是文艺复兴后光大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人,他的《社会契约》在 1762 年问世后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美国宪法和欧洲诸国宪法的拱心石。……应注意的是,《社会契约》一书的副标题“政治法原理”(Principes du droit politique)。在拉丁法族国家,“政治法”就是宪法的意思,所以,应把此书看作一部宪法学著作,其主题是公权的产生及其运作。确实,它影响的也是近现代主要国家的宪法。 ——徐国栋(厦门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研究所教授,导读《社会契约》) 重读这本享誉全球的科学史名著,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达尔文的智慧、思想及其在生物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任何一项科学的发现和发明,都源自科学家精细的观察和思考,这是科学新理论和新发明诞生的前提和基础。 ——韩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导读《一场蝴蝶雪》) 杜甫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吟唱,在梅休生活的19世纪的英国伦敦,居然再现其真谛!……而梅休却代表一股正在涌起的暗流,从他以后,英国有识之士日益关注贫穷问题,他们是人道主义者、慈善家,或者社会主义思想家。许多类似的报道不断发表,揭露了丰腴之下掩盖的贫穷。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导读《伦敦街上》) (玛丽·金斯利)行文中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自省意识,在当时欧洲众多对于异域的旅行书写中,显得十分可贵。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叙述中存在的偏见、问题与矛盾,也应批判性地认识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回到特定的语境审视种族话语产生的复杂历史背景。……在许多层面,玛丽·金斯利都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先驱者。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旅行书写、女性作家或者19世纪西非历史和自然风貌感兴趣的读者,必将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她为我们保留下来的那些丰富、驳杂甚至矛盾的瞬间。 ——程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助理教授,导读《西非之旅》)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热门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