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书城孟子七讲
首页我的书架登录
书籍封面
孟子七讲南怀瑾
微信读书推荐值  90.3%
348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317)
一般(21)
不行(10)
阅读
1.2万人
电子书
会员卡可读
字数
86.9万字
简介

《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本套装六册便是南怀瑾先生对《孟子》七篇的讲述。儒家学说的思想本就来自日常生活,又经提炼阐发,引导门人弟子身体力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其精髓不外乎种种做人的道理。南先生的讲论,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且态度平易近人,以平常心讲平常事说大白话,于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学子的精神、心智,可谓回归儒学之本真。

简介

《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本套装六册便是南怀瑾先生对《孟子》七篇的讲述。儒家学说的思想本就来自日常生活,又经提炼阐发,引导门人弟子身体力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其精髓不外乎种种做人的道理。南先生的讲论,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且态度平易近人,以平常心讲平常事说大白话,于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学子的精神、心智,可谓回归儒学之本真。

版权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字数869,651
分类哲学宗教-东方哲学
试读结束
本书为付费会员卡可读
登录后获得专属福利 · 百万好书免费读
热门想法
复制
划线
写想法
查询
书友想法
写想法
公开
想法 · 0
写想法
书友想法
写想法
公开
查询
继续提问
Generated by AI
写想法
公开
字号大小
字体
书籍封面

孟子七讲

南怀瑾
  • 扉页
  • 版权信息
    +书签
  • 编者的话
  • 孟子旁通
  • 前言
  • 讲在前面
  • 春秋无义战
  • 司马迁编撰手法中的孟子
  • 驺衍和孟子的强烈对比
  • 处世的哲学问题
  • 苏秦与孟子的时代
  • 秦皇霸业的蓝图
  • 苏秦的还乡
  • 千古人情的嘴脸
  • 苏秦成功的秘诀
  • 王霸互用的失败
  • 《阴符经》的启示
  • 图取个人权利
  • 佩六国相印的显赫时期
  • 苏秦的书生本色
  • 苏秦的义利之辩
  • 经史合参
  • 梁惠王的先世
  • 商鞅和梁惠王
  • 梁惠王章句上
  • 梁惠王与孟叟
  • 司马迁对梁惠王和孟子的观点
  • 义利之辨
  • 何能不讲利
  • 玩弄仁义的权智
  • 孟子思想被夹缠不清
  • 玩物丧志
  • 阿房宫与秦始皇
  • 《三辅黄图》
  • 迷楼与隋炀帝
  • 艮岳与宋徽宗
  • 颐和园与清末
  • 凤阁龙楼与李后主
  • 《清明上河图》的背面
  • 不违农时
  • 乱世流亡图的文学
  • 二郎神和都江堰
  • 杀人和吃人的譬喻
  • 梁惠王念苦经
  • 仁政之道
  • 人品与器识的评鉴
  • 也是相法
  • 天下定于一
  • 孟子与苏秦的对照
  • 苏子为赵合纵说魏——《战国策》原文
  • 苏秦的权谋
  • 孟子的机锋转语
  • 定于一
  • 儒道同源的一统天下
  • 仁爱的推广
  • 齐宣王不像屠户
  • 行为心理
  • 对牛谈心
  • 政治领导者的病态心理
  • 孟子的行为心理学
  • 权能问题
  • 世上无如人欲险
  • 梦似人生
  • 齐国富强的素描
  • 缘木求鱼
  • 经济和政治
  • 为而不有的农民
  • 生民何计乐樵苏
  • 不敢为天下先的后儒
  • 梁惠王章句下
  • 讲究礼乐的治道
  • 音乐的今昔观
  • 林园与治道
  • 外交策略——大小之间
  • 大勇定天下
  • 为强国而改服制——赵武灵王
  • 秦武王的任力好勇
  • 项羽和刘邦
  • 墨子谈勇
  • 雪宫论政
  • 什么明堂
  • 寡人好货
  • 《货殖列传》的一斑
  • 历史社会演变的趋势
  • 经济、文化、道德的连锁关系
  • 寡人好色
  • 丑与美
  • 色字诗话的插曲
  • 有关王昭君案外的评语
  • 唐代和番政策的感伤
  • 杨贵妃的翻案语
  • 再说寡人好色的公案
  • 人事行政
  • 高明柔克
  • 孙嘉淦《三习一弊疏》
  • 世臣巨族门第之见
  • 派系党祸之争
  • 民主难,法治也不易
  • 对圣人怀疑的趣话
  • 学非所用用非所长论
  • 攀龙附凤——读书人的通路
  • 唐代选举的进士
  • 齐燕之战——历史战略的经验
  • 孟子终生奉母教
  • 孟子的策略——规之以正
  • 苏秦口辩轻取十城
  • 燕齐之战
  • 苏代评论齐王
  • 仁将——曹彬
  • 仁义的实质与权谋
  • 孟子在魏齐的外一章
  • 齐宣王的风格
  • 朝中文武多才士
  • 赞美词与利害关系
  • 贫贱骄人
  • 滑稽大师——淳于髡
  • 齐宣王开战国养士之风
  • 特立独行于滔滔浊世的孟子
  • 吏民千古两相妨
  • 历史政治上的因果
  • 君道与臣节
  • 历史上的基层政策
  • 做官莫作怪
  • 两大之间难为小
  • 人贵自立
  • 孟子论立身出处的原则
  • 孟子与万章
  • 出版说明
  • 万章章句上
  • 舜是孝子吗
  • 孟子口中的舜
  • 未得父母同意而结婚
  • 舜的父母和弟弟
  • 圣人如何对待家人
  • 反对孟子的诗文
  • 君子也会受骗
  • 公理和私情
  • 礼节的问题
  • 古今对接班人的不同观念
  • 上古的君王与亲属
  • 刘邦封的太上皇
  • 上天创立了公天下
  • 人神合一
  • 得民心则得天下
  • 夏禹为何不禅让
  • 继承家业的一代
  • 臣道的标准人物
  • 伊尹是个厨师吗
  • 孔子的进退行止
  • 百里奚助秦的多种说法
  • 万章章句下
  • 四种典型的人
  • 交友三原则
  • 朋友与政治
  • 与人交往 礼尚往来
  • 孟子的真意 朱熹的怀疑
  • 王贼并称
  • 孔子的作风
  • 读书人自立之道
  • 靠人救济 靠人生活
  • 供养 培养 畜养
  • 李白的清平调
  • 赵州和尚的待人处世
  • 舜所受的培养
  • 见国君的条件
  • 礼的重要
  • 读书万卷 神交古人
  • 孟子的真心话
  • 孟子与公孙丑
  • 出版说明
  • 公孙丑章句上
  • 管仲的故事
  • 管鲍之交
  • 生死不易的知遇至情
  • 历史的乘除
  • 时势 机运 成功
  • 由来才命两相妨
  • 不动心的哲学
  • 罗近溪的不动心案例
  • 动心与不动心
  • 澡雪精神心自安
  • 武侠工夫的不动心
  • 文武殊途同归的修养
  • 修养哲学上的辩证
  • 孟子的志气同源说
  • 唯大英雄能本色
  • 门户之争的动心
  • 从心所欲的不动心
  • 专于一 万事毕
  • 养气工夫
  • 理气不二论
  • 浩然之气
  • 浩然之气与正气歌
  • 心气一贯
  • 道家的炼气
  • 治心与养气
  • 平心静气
  • 孟子养气的心法
  •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 闲话养气
  • 言语相法
  • 学行典型的讨论
  • 圣人不自是
  • 大哉孔子
  • 唐明皇与孔子
  • 孔子外传
  • 素王的道德榜样
  • 孟子时论
  • 贤能与职位的界说
  • 选贤与能的另一章
  • 自求多福
  • 业由心造 命不由天
  • 历代帝制的心法
  • 汉宣帝的论评
  • 孟子的财经观念
  • 崇祯安得不上煤山
  • 不忍心问题
  • 由四端看人性本善说
  • 生活技能与道德
  • 修行容易专志难
  • 圣贤的人格分类
  • 公孙丑章句下
  • 天时 地利 人和
  • 孟子的架子
  • 受授礼则
  • 牧民的职责
  • 职责与言责
  •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 葬礼的演变
  • 直道做人难
  • 门阀 财阀 学阀
  • 处世的艺术
  •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 孟子与尽心篇
  • 出版说明
  • 尽心章句上
  • 十六字心传
  • 尽心 动心 知性 忍性
  • 佛法儒化 儒学佛化
  • 孟子教修身
  • 什么是正命
  • 你想得乐吗
  • 谁有惭愧心
  • 贤君贤士最平凡
  • 先穷后达的那个人
  • 有我 无我
  • 凡民与豪杰的区别
  • 谁是好领导
  • 人性的良知良能
  • 人的等别
  • 君子有三乐
  • 养老与全民福利
  • 传统农业税的问题
  • 孔子登山 孟子观水
  • 王与贼 自利与利他
  • 关于“子莫执中”
  • 成功与成名不同
  • 王道与霸道
  • 历史记录的果报
  • 尸位素餐
  • 居仁由义之道
  • 环境的影响 君子的爱心
  • 两个故事 三个论点
  • 孟子的教学方法
  • 何谓尊师重道
  • 进步快 退步更快
  • 关于服丧
  • 尽心章句下
  • 圣贤事业
  • 历史难读
  • 且看剃头者 人亦剃其头
  • 民为贵的真义
  • 三个观念 三个层次
  • 百世之师——圣人
  • 谁人背后无人说
  • 路是走出来的
  • 冯妇的遭遇
  •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 巧妙的教育方法
  • 财聚人散
  • 小有才的危险
  • 穿窬之心 偷巧偷心
  • 君子行法以俟命
  • 说大人则藐之
  • 狂獧的表现
  • 乡原的表现
  • 孟子的感慨
  • 孟子与离娄
  • 出版说明
  • 离娄章句上
  • 聪明技巧之外
  • 孟子回家讲课
  • 慈悲而无方法的人
  • 帝王和臣子的著作
  • 凡事皆有原则
  • 不忍人之政是什么
  • 时代的怪现象
  • 什么是恭 什么是敬
  • 领导人的三大毛病
  • 效法尧舜 怀疑尧舜
  • 《书经》记载的尧
  • 顺治与洪承畴的问答
  • 尧如何磨炼舜
  • 对人民社会不好的果报
  • 富贵出身的天才
  • 因仁而得 不仁而失
  • 废兴存亡四现象
  • 什么是仁
  • 又怕醉 又要喝
  • 好心没好报
  • 古语说自求多福
  • 贤者与能者 在位与在职
  • 杜牧与贾谊
  • 有道 无道
  • 顺逆与存亡的关系
  • 努力振作 转弱为强
  • 谁能天下无敌
  • 再说杜牧
  • 社会福利要方法
  • 平乱或利用乱
  •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 得民心 得天下
  • 长寿 富有 平安 享受
  • 獭祭诗书
  • 古代的人口
  • 孟子的预言
  • 良医的趣事
  • 什么是自暴自弃
  • 项羽刘邦的自暴自弃
  • 孟子说的道
  • 亲情 孝道 爱天下人
  • 人与人相处之道
  • 诚是基本
  • 世事正须高着眼
  • 什么是信
  • 承欢膝下
  • 谁明白善
  • 天之道 人之道
  • 二老归服仁政
  • 鸣鼓而攻之
  • 春秋笔法
  • 非战思想
  • 哲学相法
  • 宦情不厌少低头
  • 恭俭之道
  • 常礼与权变
  • 儿女的教育
  • “不责善”的真义
  • 曾国藩笔记——《英雄诫子弟》
  • 孝的真义
  • 放纵的挑剔
  • 调和鼎鼐
  • 怎样看待毁誉之间
  • 贵耳贱目的故事
  • 聪明不靠耳目
  • 好为人师
  • 人才和才人
  • 朱子的错误
  • 中国的十字架
  • 离娄章句下
  • 中国的地域观念
  • 子产施小惠
  • 知识与学问的区别
  • 君臣不能相处
  • 名臣的言行
  • 有能力的人该如何
  • 宗教家的精神
  • 留宽前面路
  • 以“义”为准
  • 君臣相处难
  • 大少爷功业难成
  • 赤子之心
  • 养生送死
  • 由博而约的教育
  • 根本智与差别智
  • 水的哲学
  • 谁是万物之灵
  • 师道是什么
  • 才、德、学兼备
  • 中国历史的公平精神
  • 中国纪年的算法
  • 取与之道
  • 传非其人 交非其友
  • 圣人能征服自己
  • 新娘为大
  • 公义 私情
  • 张弘范与范文程
  • 施琅的故事
  • 人缘不好 自我反省
  • 圣人的用心
  • 不孝有五
  • 曾子与子思
  • 齐人的故事
  • 古代的三个寓言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 出版说明
  • 前言
  • 少年的烦恼——滕文公
  • 孟子的机锋棒喝
  • 明王以孝治天下
  • 孟子与告子上篇
  • 告子的人性论
  • 水流的问题
  • 此白非彼白
  • 人性的先天和后天
  • 什么是社会责任
  • 云门祖师的三句话
  • 乏味的辩论
  • 定与敬
  • 各派的人性论
  • 人的四种心理
  • 孟子性善说的疑点
  • 年景好坏 子弟不同
  • 性质与本性
  • 吃美食 听美乐 看美人
  • “息”的修炼
  • 正子时的平旦
  • 如何才有成就
  • 息与平旦之气
  • 圣人为何爱下棋
  • 鱼与熊掌 舍生取义
  • 欲望比生命重要吗
  • 财富 饮食 礼义
  • 学问与知识不同
  • 养心与修身
  • 大人与小人的区别
  • 天爵 人爵
  • 人贵自立
  • 孟子与告子下篇
  • 圣人的笨学生
  • 想当圣人的笨人
  • 亲情之间
  • “墨道”的侠义精神
  • 墨子与帮派
  • 利益 仁义 文化
  • 行客拜坐客
  • 两个高人过招
  • 谁是关键人物
  • 读书人的品格
  • 做人的进退之道
  • 孔子的秘密
  • 母教的影响
  • 什么是封建
  • 五霸之罪人
  • 秦桧逢君之恶
  • 高宗的烦恼
  • 师出无名
  • 姜太公的故事
  • 慎子逢君之恶
  • 助桀为虐的人
  • 了不起 起不了
  • 禹王的神话
  • 徒善亦足以为政
  • 打丫鬟骂小姐
  • 君子的进退
  • 三种不同的人
  • 动心忍性
  • 察言观色 多难兴邦
  • 孟子的教育方法
  • 附录 历代学者对孟子研究书籍目录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关闭
孟子七讲
已读到0% · 共0条笔记
书籍封面
你可以在这里记录本书的
想法、划线、书签
点评此书
点评此书
推荐
一般
不行
公开
书友想法
《孟子七讲》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qr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