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书城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
加入书架
首页
我的书架
登录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
沈志华
微信读书推荐值
评分不足
5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5)
一般(0)
不行(0)
阅读
22
人
电子书
会员卡可读
字数
24.4
万字
简介
研究中苏同盟形成的历史背景(1949-1953),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过程及其对远东地缘政治的冲击。结合朝鲜战争背景,探讨中苏合作如何重塑亚洲冷战边界。
close
简介
研究中苏同盟形成的历史背景(1949-1953),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过程及其对远东地缘政治的冲击。结合朝鲜战争背景,探讨中苏合作如何重塑亚洲冷战边界。
版权
出版时间
2013年1月
字数
244,778
分类
政治军事-军事
试读结束
本书为付费会员卡可读
登录后获得专属福利 · 百万好书免费读
上一页
下一页
热门想法
复制
划线
写想法
查询
书友想法
写想法
查询
继续提问
Generated by AI
写想法
字号大小
字体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
沈志华
扉页
版权信息
+
书签
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
一 三区革命:苏联策动和支持的民族起义
二 新疆独立:与中国结盟谈判的外交筹码
三 和平谈判:莫斯科施加影响的缓和手段
四 武装割据:苏联对新疆三区的全面控制
五 议结新盟:保证苏联在新疆的特殊利益
求之不易的会面: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的试探与沟通
一 中共领导人转向莫斯科的背景和思考
二 毛泽东急于取得莫斯科的理解和支持
三 斯大林有意调停国共和谈与毛的激烈反应
从西柏坡到莫斯科:毛泽东宣布向苏联“一边倒”
一 米高扬访问西柏坡的积极成果
二 刘少奇访问莫斯科的重大收获
三 毛泽东宣布中共中央的既定方针
对中苏同盟经济背景的历史考察
一 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
二 苏联对中共的经济援助
三 苏联援助中共的制约因素
四 中苏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
一 中苏条约的历史背景
二 是否需要签订一个新的条约
三 苏方精心准备的条约及有关文件草案
四 中苏外交谈判中的分歧和争论
五 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局
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一 中苏关于同盟条约的不同设想
二 毛泽东坚持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三 苏联对同盟条约的精心设计
四 斯大林被迫做出的重大让步
五 斯大林对中苏关系的深层考虑
关于中苏条约谈判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一 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是如何出笼的?
二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最初是谁起草的?
三 毛泽东对《补充协定》及合股公司持何种态度?
中苏同盟条约后期谈判的情况及结果
一 关于苏军使用中长路问题
二 关于补充协定
三 关于股份公司问题
四 关于专家协定
五 关于汇率问题
六 中苏同盟的最终形成
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
中共进攻台湾战役的决策变化及其制约因素(1949—1950)
一 中共攻台的最初设想与渡海作战失利
二 中苏缔结联盟与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
三 策划朝鲜战争与苏联对华援助的限度
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历程(1944—1950)
一 毛泽东和斯大林最初都没想把对方作为盟友
二 苏联对华政策多变与中共东北政权的建立
三 斯大林对中共“解放全中国”的担心
四 中苏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同盟的建立
附录
关于建国前夕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
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各种文本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
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
关闭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
已读到0% · 共0条笔记
你可以在这里记录本书的
想法、划线、书签
点评此书
推荐
一般
不行
书友想法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
》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