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书城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下
加入书架
首页
我的书架
登录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下
沈志华
微信读书推荐值
待评分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0)
一般(0)
不行(0)
阅读
10
人
电子书
会员卡可读
字数
31.1
万字
简介
戈尔巴乔夫改革至苏联解体(1982-1991),反思新思维改革、民族问题爆发与体制崩溃的必然性。
close
简介
戈尔巴乔夫改革至苏联解体(1982-1991),反思新思维改革、民族问题爆发与体制崩溃的必然性。
版权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8月
字数
311,230
分类
历史-世界史
试读结束
本书为付费会员卡可读
登录后获得专属福利 · 百万好书免费读
上一页
下一页
热门想法
复制
划线
写想法
查询
书友想法
写想法
查询
继续提问
Generated by AI
写想法
字号大小
字体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下
沈志华
扉页
版权信息
+
书签
作者简介
文前
难以做出的抉择:对苏联空军投入朝鲜战争的历史考察
斯大林承诺将调用苏联空军
莫斯科并不急于让中国出兵
金日成期待来自国际的空军援助
毛泽东急于出兵援助朝鲜
斯大林拒绝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
苏联空军飞越鸭绿江投入战斗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时代的里程碑
赫鲁晓夫路线在二十大的阐释与确立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准备过程
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与苏共中央的收缩
文学的“解冻”——20世纪俄罗斯文学曲折发展的一个解扣
一 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的再辉煌
二 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三 文学的“解冻”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四 文学“解冻”的原因与苏共文学政策的教训
发出不同声音: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研究
一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国际背景
二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缘起及经过
三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私下出版物
四 党和政府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政策和措施
结语
勃列日涅夫主义与苏联侵捷
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出现
冷战格局下的东欧及其变化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苏联对捷改革的反应和干预
苏军对布拉格的武装占领
“分离”还是对峙?——东正教会与苏维埃政权关系研究
东正教官方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地下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境外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民间教会与苏维埃政权
结论
苏联文化政策: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十月革命初期到20年代苏联的文化政策
斯大林文化管理模式的确立
“解冻”与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文化政策的演变
公开性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从修补到重构: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形成、发展与实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最初内涵与实践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转向及其目标
苏共党内在“新思维”实践中的分歧与斗争
分崩离析:民族问题的总爆发与苏联解体
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民族问题总爆发
戈尔巴乔夫对民族矛盾估计不足
苏共中央对民族冲突事件处置不当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迈出了第一步
俄罗斯民族分离主义给联盟的最后一击
作者简介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
关闭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下
已读到0% · 共0条笔记
你可以在这里记录本书的
想法、划线、书签
点评此书
推荐
一般
不行
书友想法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下
》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