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书城四书精讲
首页我的书架登录
书籍封面
四书精讲南怀瑾
微信读书推荐值  88.3%
806人点评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
一般
不行
推荐(712)
一般(65)
不行(29)
阅读
4.4万人
电子书
会员卡可读
字数
270.8万字
简介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南怀瑾先生以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传道授业精神,在台湾、香港等地开始讲述“四书”,其中他对《论语》的讲述整理成《论语别裁》,于1976年出版;对《孟子》七篇的讲解则经其弟子友人整理出版,陆续以《孟子旁通》(《梁惠王》篇的讲授)《孟子与公孙丑》《孟子与离娄》《孟子与万章》《孟子与尽心篇》《孟子与滕文公、告子》的名义出版,前后间隔达三十余年;1996年南先生用讲话的语气撰写《原本大学微言》,经周勋男整理后于1998年出版;1998年南先生寓居香港时又亲自撰成《话说中庸》,本拟继《原本大学微言》之后出版,因人事变迁和其他种种因素一拖再拖,直至2015年才由刘雨虹老师整理后正式出版。同时,刘雨虹老师等人还整理出南先生年谱,一并附于书后。

简介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南怀瑾先生以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传道授业精神,在台湾、香港等地开始讲述“四书”,其中他对《论语》的讲述整理成《论语别裁》,于1976年出版;对《孟子》七篇的讲解则经其弟子友人整理出版,陆续以《孟子旁通》(《梁惠王》篇的讲授)《孟子与公孙丑》《孟子与离娄》《孟子与万章》《孟子与尽心篇》《孟子与滕文公、告子》的名义出版,前后间隔达三十余年;1996年南先生用讲话的语气撰写《原本大学微言》,经周勋男整理后于1998年出版;1998年南先生寓居香港时又亲自撰成《话说中庸》,本拟继《原本大学微言》之后出版,因人事变迁和其他种种因素一拖再拖,直至2015年才由刘雨虹老师整理后正式出版。同时,刘雨虹老师等人还整理出南先生年谱,一并附于书后。

版权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字数2,708,806
分类哲学宗教-东方哲学
试读结束
本书为付费会员卡可读
登录后获得专属福利 · 百万好书免费读
热门想法
复制
划线
写想法
查询
书友想法
写想法
公开
想法 · 0
写想法
书友想法
写想法
公开
查询
继续提问
Generated by AI
写想法
公开
字号大小
字体
书籍封面

四书精讲

南怀瑾
  • 扉页
  • 版权信息
    +书签
  • 话说中庸
  • 编者的话
  • 出版说明
  • 乐朔和子思的对话
  • 何谓《中庸》
  • 宋儒程朱说《中庸》
  • 《中庸》与《中论》
  • 中不中用的中 是《中庸》的中
  • 上论
  • 依文解义先说《中庸》的纲宗
  • 自在从容中道难
  • 入世修行从容中道更不易为
  • 天命之性与地缘人性的异同
  • 形而下的人性与形而上的天性
  • 从人道本位的修行说起
  • 天人之际 鬼神之说
  • 论虞舜姬周的受命于天
  • 祭祀和宗教
  • “修道之谓教”的治国之道
  • 智、仁、勇的比类发明
  • 治国平天下的九经
  • 治国九经的补充
  • 下论
  • 反身而诚的真识
  • 《中庸》的顿悟与渐修
  • 天地万物存在的元始功能
  • 总结圣道内明外用之学——礼赞孔子
  • 结语
  • 附录一 话说中庸
  • 乐朔和子思的对话
  • 何谓《中庸》
  • 宋儒程朱说《中庸》
  • 《中庸》与《中论》
  • 《中庸》的中
  • 上论
  • 《中庸》的纲宗
  • 自在从容中道难
  • 入世修行从容中道更不易
  • 天命之性与地缘人性
  • 人性与天性
  • 人欲的问题
  • 大小的问题
  • 从人本位的修行说起
  •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作风
  • 天人之际 鬼神之说
  • 虞舜和姬周的受命于天
  • 祭祀和宗教
  • “修道之谓教”与治国之道
  • 五达道与三达德
  • 关于智、仁、勇
  • 治国平天下的九经
  • 治国九经的补充
  • 谋而后动
  • 下论
  • 反身而诚的真识
  • 《中庸》的顿悟与渐修
  • 天地万物存在的元始功能
  • 圣人之道 愚人之行
  • 总结圣道内明外用之学
  • 礼赞孔子的功德
  • 结语
  • 附录二 南怀瑾先生年谱(简谱)
  •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作品
  • 论语别裁(全集)
  • 编者的话
  • 再版记言
  • 前言
  • 上册
  • 学而第一
  • 为政第二
  • 八佾第三
  • 里仁第四
  • 公冶长第五
  • 雍也第六
  • 述而第七
  • 泰伯第八
  • 子罕第九
  • 下册
  • 先进第十一
  • 颜渊第十二
  • 子路第十三
  • 宪问第十四
  • 卫灵公第十五
  • 季氏第十六
  • 阳货第十七
  • 微子第十八
  • 子张第十九
  • 尧曰第二十
  • 乡党第十
  • 附录
  •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作品
  • 原本大学微言(全集)
  • 编者的话
  • 关于《原本大学微言》
  • 出版说明
  • 编辑说明
  • 上册
  • 第一篇 开宗明义
  • 一、原本《大学》的原貌
  • 二、从教授来访说起
  • 三、沉冤莫白的“四书”
  • 四、书生大半出农村
  • 五、启蒙教育的审思
  • 六、乌鸦式的读书法
  • 七、先摆几个方块阵
  • 八、大人之学的探讨
  • 九、中原文化的精品
  • 十、《大学》修养的次第
  • 十一、朱晦翁昧改《大学》
  • 十二、“明明德”要“明”什么
  • 第二篇 七证的修养功夫
  • 十三、千古难明唯自“知”
  • 十四、沿流不“止”问如何
  • 十五、实在难能说一“定”
  • 十六、宁“静”致远究如何
  • 十七、无处将心为汝“安”
  • 十八、众里寻他千百“度”
  • 第三篇 内明之学
  • 十九、万古帝王师之学
  • 二十、知所先后的知性
  • 二一、致知与格物
  • 二二、智知万物自知难
  • 二三、物欲催人肯自怜
  • 二四、身心情智与物化
  • 二五、诚意正心修身与知至
  • 二六、尧舜不来周孔远
  • 第四篇 外用之学
  • 二七、三代以后的帝王与平民
  • 二八、帝王样板齐桓公
  • 二九、身世堪怜一霸君
  • 三十、秦始皇治国之道平议
  • 三一、历代帝王修身齐家有几人
  • 三二、刘邦打天下而不能“齐家”
  • 三三、慈惠爱人的汉文帝
  • 第五篇 内外兼修之道
  • 三四、从自净其“意”做起
  • 三五、修身与正心
  • 三六、中国文化传统的“家”
  • 三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 下册
  • 第六篇 齐家治国
  • 三八、从治国必齐其家说起
  • 三九、周室治国齐家的故事
  • 四十、治国当家的原则
  • 四一、法治与治法
  • 四二、先看《诗经》怎么说
  • 四三、炼石补天靠母性
  • 四四、治国齐家须女宝
  • 第七篇 治国平天下
  • 四五、人世难能天下平
  • 四六、天秤不自作低昂
  • 四七、上台容易下台难
  • 四八、魏晋南北朝的时代
  • 四九、南朝权位戏连场
  • 五十、所治在法,能治在人
  • 五一、义利之辨的财经学说
  • 第八篇 儒学演化与国家发展
  • 五二、宋儒程明道《定性书》的料拣
  • 五三、“四书”、“五经”和中国文化
  • 五四、儒家经学与李唐五代
  • 五五、两宋守文弱主的由来
  • 五六、宋初文运和宋儒理学
  • 五七、南宋王朝和四书章句
  • 五八、蒙古西征与西方人的误解
  • 五九、明清的科举与宋儒的理学
  • 六十、外示儒学内用佛老的清朝
  • 六一、从雍正说到乾隆
  • 第九篇 西方文化与中国
  • 六二、鸟瞰西方文化的演变
  • 六三、反思检讨三大问题
  • 六四、结语:中国希望和平共存的世界
  •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作品
  • 孟子七讲
  • 编者的话
  • 孟子旁通
  • 前言
  • 讲在前面
  • 梁惠王章句上
  • 梁惠王章句下
  • 孟子与万章
  • 出版说明
  • 万章章句上
  • 万章章句下
  • 孟子与公孙丑
  • 出版说明
  • 公孙丑章句上
  • 公孙丑章句下
  • 孟子与尽心篇
  • 出版说明
  • 尽心章句上
  • 尽心章句下
  • 孟子与离娄
  • 出版说明
  • 离娄章句上
  • 离娄章句下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 出版说明
  • 孟子与告子上篇
  • 孟子与告子下篇
  • 附录 历代学者对孟子研究书籍目录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阅读到本书未购买章节均需要手动购买确认。
取消关闭
四书精讲
已读到0% · 共0条笔记
书籍封面
你可以在这里记录本书的
想法、划线、书签
点评此书
点评此书
推荐
一般
不行
公开
书友想法
《四书精讲》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qr

仅支持付费会员使用
微信扫码开通付费会员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