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274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6%
在普遍的心灵危机之下,何处寻找安心之道?本书是一本蕞适合现代人读的佛学智慧入门读物。从现代人的日常和体验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佛学看似玄妙的概念,用佛学真正的精神关切,来回应当代人种种的心灵追问,帮助每个感到人生之苦、对环境、人生、自我有困惑的人,重获内心的自由和安顿的力量。本书回到悉达多的经历说起,他在菩提树下到底觉悟到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应对生命最初的疑惑的?第二章“观自我”解答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如何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什么叫与自己和解?“四圣谛”“五蕴”“无我”等概念回应地正是这些疑惑。第三章“观众生”解答的是人与他人的关系,为何我们常感到孤独?善恶是绝对的吗?菩萨到底存在吗?这一章通过讲解《心经》《金刚经》等经典来回应这些疑惑。第四章“观生死”面对的是人终极的疑惑:为何会对死亡恐惧?我死后会去哪里?真的有转世与投胎吗?本章将解读什么是佛教的生死观,以及我们该如何为死亡作准备。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的必须经历的过程,环境与内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是每个人必将修炼的功课。这本书解答的,就是这些蕞贴近生命,蕞难以思索却又无法逃避的问题。
安心之道
继《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后,成庆老师推出新著《安心之道:佛学通识十讲》,旨在提供更简明、更易读的佛学通识读本,更适合没有佛学背景的入门读者。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被误解的佛教、悉达多的苦与自由、“缘起”的世界、生命流转的秘密、世界是真实的吗、不二与空、安心之道、谁控制了“我”、心的锻炼、生死与涅槃,分别从一个佛学的基本观念或实践切入,如缘起、无我、禅修等,以此形成一张“游园指南图”,使读者能够迅速地寻找到佛学思想的某些入口,以及这个“思想花园”里值得驻足观看的某些核心景点。 人活在时代之中。时代变化剧烈,人心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以至于出现种种心灵危机。如何应对?两千多年的佛学传统给出了它的答案。心病还须心药医,直指人心,愿佛学这一剂清凉药能够安顿人的心灵。
独立阅读书系(第1辑):意义的疆场
《独立阅读书系(第1辑):意义的疆场》集中于转型期一代人的精神症候和意义危机。既有对政治哲学的讨论,也有对社会时事的发声;既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困惑,也对道德理想问题的追问,而共同关切的则是其中的思想资源。这些无意间所形成的关切,当然是受这个时代所赐,但它并不足于提供多少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很难让后来者按图索骥,为思想探索定准方向。不过,如果这本集子聊可一读的话,充其量也是因为它或许反映出这个时代、这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某些普遍的精神症候而已。
密云圆悟禅师天童直说校注
【丛书简介】 “明清禅宗文献丛书”旨在收集整理明清禅宗各系禅僧之代表著作,尤重视发掘流传较少、编刻精良的珍稀版本,对其进行释文、点校、注释,并撰写导论、解题,阐明其学术价值,旨在展现禅宗在此时期各家各派争鸣之景象,同时推动相关课题的深入发展。第一辑围绕明末清初天童派与三峰派展开,收录了密云圆悟、汉月法藏、具德弘礼、硕揆原志四位禅师的代表性作品。 【内容介绍】 此书以杭州图书馆所藏明崇祯年间《天童直说》初刻本(存八卷)为底本,以上海图书馆藏崇祯间重刻本补齐第九卷,并校以其他相关之本。内容包含了《辟妄七书》和《三录》,为密云圆悟对汉月法藏《五宗原》和提语《智证传》的批评,我们可以从这些文献中去厘清密云圆悟与汉月法藏论诤的真实脉络,并且也可以藉此深入了解密云圆悟当时所广泛参与的其他论诤情形。特别是,天童派与三峰派之纷争,最终由雍正帝以《拣魔辩异录》将三峰派定调为“宗徒败类”与“魔外知见”而告终,使得本来盛极一时的三峰派迅速失去影响力,同时亦终结了明清时期禅宗内部透过交辩和磋议检视和重整“宗旨学说”的机会。如今藉由密云圆悟珍稀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我们得以超越僧诤的负面外在表相或意气之争,重获进一步厘清禅宗发展至明清时期的各家“宗旨学说”和教法异同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