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赵林,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和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校的兼职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给武汉大学的本科生讲授“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等专业课和通识课。近十年来应邀前往国内近百所大学和港、澳、台地区的一些大学作学术报告和人文素质讲座,并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和许多城市大讲堂主讲文化专题讲座。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36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2%
“哲学是活的生命。”“哲学史就是哲学。”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本书从古希腊哲学一直讲到黑格尔哲学,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揭示不同哲学家出现的历史顺序与哲学概念发展传承的关系,展现了哲学史就是哲学概念演变的生命历程,而不是堆积以往哲学家思想遗骸的荒冢。作为一部讲演录,本书在作者多年讲授的“西方哲学史”通识课程基础上整理而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晦涩的哲学概念娓娓道来,并省去了引经据典之繁,可谓哲学入门书首选。此次修订版特别增加“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一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从英国经验论哲学和自然神论向德国古典哲学的过渡,弥补了初版之憾。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10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7%
为什么古希腊人可以从0到1创造出惊艳后世的制度和文明?为什么只要读懂了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解读西方大部分经典和隐喻便一马平川?希腊神话、城邦制度、雕塑建筑、悲剧哲学……古希腊的荣光照耀着整个人类历史,堪称西方文明之源头和典范。照见古希腊文明的上下2000年,领略古典之美,可以从这本书开始。赵林教授研究西学40载,10次实地考察访问,用非常真实的一手资料,带你走近雅典卫城、德尔菲遗址、希腊各个博物馆,重新认识荷马、梭伦、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神话的感召、艺术的薄发、思想的脉动、天才的涌现。让我们相约在晨曦里的帕特农神庙、晚照下的奥林匹亚古运动场,与美之故乡的古希腊文明,于书中相见。
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4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7%
歌德曾说:“一个人如果看到了罗马,他就看到了一切。”作为古代世界中首屈一指的大帝国,罗马人曾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纳入疆域,罗马人开创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管理模式以及公共工程等,至今仍影响着西方社会,成为现代西方文明永不衰竭的活水源头。 诸王传说、政体沿革、凯旋荣光、权力辉煌、英雄陨落,都将在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罗马帝国发展演变史中清晰呈现。让我们一起在历史、人文、哲学智慧中获得浸润,激荡心中的美德和恢宏理想,了解有温度的“永恒之城”罗马,了解当今的西方社会与世界格局。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轻哲学)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3%
本文选自赵林作品《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为读者呈现了西方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一生和他的深邃思想。苏格拉底将哲学聚焦于人类道德,提出 “美德即知识”,用 “精神接生术” 启发众人。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其面对死亡的泰然态度更令人动容。
西方文明的三大根基是什么(轻学术)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0%
本文选自赵林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你是否好奇西方文明为何能在世界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发展脉络中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文将为你揭晓答案。西方文明的三大根基是什么,这三大根基如何塑造西方文明?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共塑:西方文化精神的演变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5%
从“头上的星空”到“心中的道德律”,从节庆礼仪到家庭伦理观念,在西方文化的演变中,始终萦绕着一对基本矛盾:理性与信仰的张力。 本书作者将思想的演进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从历史视野论述基督教信仰与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复杂联系,描绘基督教文明的诞生;追溯基督教信仰在中世纪的发展,叙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启的西方文化现代转型;从哲学角度论述欧洲启蒙运动,展示新兴的理性精神如何突破信仰的藩篱,开启英、法、德等国的现代历史进程。由此揭示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核,带我们走进理性与信仰共同塑造的现代西方世界。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轻哲学)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4.0%
本文选自赵林作品《古希腊文明的光芒》。在哲学的漫漫长河中,亚里士多德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峰。本文带你回溯亚里士多德的一生,见证他如何在继承与批判中,构建起庞大的哲学体系。从逻辑学的创立到实体哲学的探索,每一个理论都闪耀着智慧光芒。
柏拉图和他的 “理想国”(轻哲学)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9%
本文选自赵林作品《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要探寻西方哲学的源头,就要去领略柏拉图的思想世界。本书讲述了柏拉图的生平、创立的学园,深入阐释 “理念论”“回忆说” 等核心哲学思想,以及他的政治构想 “理想国”。柏拉图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唯心主义根基,影响深远。
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4%
中西文明中的上古神话有哪些异同?神话之后的世界如何展开?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生存哲学中,为何发展出了两条路数迥异的文化主脉?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中国文化曾遇到哪些身份焦虑,又经历了多少争执与变革?……这本书是一部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中西文化溯源之作,以文化比较的方式讲述了大约4000多年以来的中西文明,其中,作者不仅阐述了两种文化内部的若干源流传统,而且还以源流传统的演变与更新为视角,分析了中西文化的近代启蒙历程和现代转型,以及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等等。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从神话时代出发,重走中西文化时至今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切入两种文化在不同时代中的基本精神,探寻埋藏在文明底部的思维逻辑。
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本书是一部视域广阔、别开生面的西方文化综论。书中将超越现实、追求彼岸的“超越的浪漫精神”作为西方文化的本质精神特征,将宗教殉道意识、世俗英雄主义、个人自我完善的动态平衡作为西方文化发展的动力,系统地展现了西方文化从古希腊文化的原始和谐到罗马帝国的英雄主义,再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唯灵主义,最后到现代早期的国家主义、科学崇拜和乌托邦理想,总共3000年的发展演变历程。
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轻学术)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1%
本文选自赵林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穿越千年时光,探寻罗马帝国兴衰密码。文中将罗马与希腊、犹太、日耳曼的关系,生动诠释为东西争锋、凡圣博弈、南北抗衡。在罗马与各方的纠葛中,从古代帝国的分裂对峙,到现代国际局势的微妙映射,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3人今日阅读
在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为何有的文明早已陨落销匿,而有的文明则薪火相传、绵延至今?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动,对今日世界形成了哪些影响? 东方文明以保守内敛著称,而西方文明则浪漫奔放,为何两者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这本别开生面的文化演讲集中,西学大家赵林教授从5000多年前世界文明的起点讲起,以宏观而长程的视角为我们梳理世界文明的兴衰脉络,透视东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历史底蕴。我们将在书中看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长达3000年的激烈碰撞,如何成为古代文明破茧重生的契机;古代文明怎样孕育子代文明;古希腊神话因何神人同性;追求物欲主义的古罗马文化如何化用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为何倡导人们寻求彼岸救赎;东方儒学为何强调和而不同。由此,我们更能理解各具特色的子代文明何以在曲折中诞生,在互动与传承中自我优化,互相交融又冲突,各自辉煌又各遇挫折。 文明演进的步伐并未就此停滞。近代以来,人们仍在探索变革与发展的机遇。我们还将在书中领略:对人文主义的号召如何将人们从虚无的天国理想拉回到现实生活;西方宗教改革运动如何为资本主义提供滋养的土壤;而牛顿、洛克等一批思想超前的学者,如何破解自然世界的内在规律,让理性的光辉驱散愚昧的黑暗。 从5000多年前的初代文明,到近现代的革新历史,再到文明间的差异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赵林教授以广博的学识、热情的笔触,以及对文化研究深沉的责任感,将对千年文明的探究与思考浓缩在这本短小精悍的文集中。 如果你正在寻找速通世界文明史的入门读物,如果你希望了解为何东西方拥有如此迥异的文化传统,这本书都是不二之选。
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轻学术)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3%
本文选自赵林作品《古希腊文明的光芒》。若要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那一定要了解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希腊文明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本文宛如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呈现爱琴文明的多元起源,城邦文明的灿烂辉煌,以及希腊化时代的交融盛景。从建筑到艺术,从政治到哲学,古希腊文明的每一面都被清晰勾勒。
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1%
他是启蒙运动的巨擘,又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他是时代的叛逆者,单枪匹马地对抗整个法国上流社会和知识精英;他是忧郁的寻梦者,大声疾呼自由与平等、道德与良心;他被自己国家驱逐以致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心中却洋溢着热忱的爱国之情;他生前毁誉参半,死后却被包括大哲学家康德在内的世人所深深景仰;他就是让-雅克·卢梭。 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新教徒家庭。他自幼失母,童年时期就历尽艰辛。他生性敏感、感情丰富,与多位女性有情爱关系。“妈妈”华伦夫人在风雨晦暝的日子中温暖着少年卢梭那颗敏感多疑的心,而善良淳朴的女仆黛莱丝·勒·瓦瑟则温暖了卢梭的余生岁月。他还与乌德托夫人有过一段“真正的爱”,因此招致了大量非议。 卢梭在理性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里公然以朴实无华的天然情感来反对矫揉造作的理性,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里大声疾呼一种天国情调的道德良心,在传统宗教遭受灭顶之灾的氛围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拯救信仰的崇高使命。由于其离经叛道、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思想观点,他与曾经的好友反目成仇,受到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排挤和抨击,还遭到法国当局的通缉,流离颠沛,贫穷潦倒,最终郁郁而终。 卢梭生前困顿窘迫、四面楚歌,死后却声名远扬,备受世人景仰。他的政治、道德、宗教、教育、美学思想影响了至今两百多年的世界。他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等已成为不朽之作。巴黎先贤祠的地下墓室的入口处,卢梭的灵柩与伏尔泰的棺椁相对而立,卢梭灵柩的门缝中伸出一只手,举着熊熊火炬,照亮了时代,照亮了全世界。
嗨,中学的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0%
本书为合肥市初级中心学心理健康教材。近几年,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性格和心理机制,怎样正确的认识自我和周围。在引导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这本教材的编写目的。
什么是西方哲学(轻哲学)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3%
本文选自赵林作品《古希腊文明的光芒》。开启西方哲学的溯源之旅,本文从词源解读 “哲学”,展现其超越常识的智慧追求。它深挖希腊哲学诞生的社会土壤,呈现商业、民主、宗教如何催生哲学思考。书中梳理早期四大学派脉络,带你领略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思辨碰撞。
Adobe Dreamweaver CS5 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基础教程
本书是专门讲解DreamweaverCS5软件使用方法与网页制作的经典教材,在提供软件详细知识点讲解的同时,还由浅入深地讲解网页制作的流程与规范,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DreamweaverCS5的使用方法和网页制作岗位技能。本书不只是介绍基础知识的工具书,还是以精美的范例引导读者巧妙地运用工具,配合视觉美学,将作品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实操指导书。全书共分为11章,包括网页制作基础、网页构成元素、HTML语言、网页中的各种链接、表格的应用、使用CSS样式表、使用DivCSS布局网页、为网页添加行为、应用表单、网站的上传与维护等内容。
钻井工艺
《钻井工艺》是油气开采技术专业课程、钻井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书分为钻井作业认知、钻前准备、钻井设备拆迁与安装、井口准备、钻具套管准备、钻井液准备、钻井施工准备、钻进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井控技术、一次开钻、二次开钻和常见井下事故分析与处理等12个部分,遵循石油钻井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工艺流程为依据,精选整合教学内容及校内外实训内容,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与实训相结合。本书可作为石油高职院校油气开采技术、钻井技术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现场技术人员参考。
蚁群
主人公赵二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一个经历坎坷的农村妇女。少年辍学,早年打工,和很多出生农村的人一样,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的一生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同命运抗争。 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没有迂回曲折的情节,只是农民工的真实写照。故事没有夸张,也没有故弄玄虚,只是真实地描述了生活的本相。他们如同蚂蚁一样,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沿着撒满蜜糖的路,亦步亦趋地前进。他们勤劳辛苦,他们付出的比得到的永远多得多。 而赵二,只是浩浩荡荡蚁群里的一个。
看不见的顶部
这些新型的农民,失土的农民,不以土地为生存的准则。他们或她们用新的方式,在虚无缥缈的空中建造金字塔,用数以万万计的双手托起了这个金碧辉煌的塔,数以万万双的眼睛都仰望着塔的那个最高的顶部。
转移性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与实践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家疑难病诊疗中心,承担着疑难重症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重任。在实践中也提升了理论水平并获得了丰富珍贵的临床经验和。协和的结直肠专科团队联合院内多学科专家愿意梳理成文字,出版系列图书与同道分享结直肠疾病(特别是癌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标准。 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专科的理论知识水平,并且将技术和理念传承给年轻医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也秉承了协和的教、学、研薪火相传、相辅相成的医疗传统。丛书分为7个专题,从影像学、病理诊断到歆的辅助治疗手段、遗传性癌的系统总结,都有涉及。是结直肠外科专科医生系统深入学习专科知识的一套丛书。丛书从设计上进行专题设计,这样相关科室(影像科、放疗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病理科,等)都会有针对性的读者对象。
西方文化概论(修订版)
《西方文化概论(修订版)》是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这是一部从宏观角度介绍西方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历程的教材。在结构上分为三大部分,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近现代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概论(修订版)》首部分对古代希腊文化的起源、希腊神话传说与文学艺术、希腊社会的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以及罗马社会的文化面貌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精神轨迹。第二部分侧重于探讨基督教文化与“两希文化”(即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和日耳曼民族的动态关系、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历史影响等问题,说明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本质联系。第三部分从考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大文化运动入手,展示西方近代国家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勃兴的历程,并对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各种重要思潮和文化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俯瞰。 《西方文化概论(修订版)》适合高校开设跨专业的通识课程采用,也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通选课程教材。全书四色印刷图文并茂。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是由武汉大学著名教授赵林的同名课程录音整理而成,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发展演进的基本情况,以及它对于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事实上,自从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希腊罗马世界中传播的时候开始,特别是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得了合法性以后,基督教就与西方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基督教曾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成为西方人奉行的宗教信仰,在西方近代社会中虽然也曾经历了启蒙运动的冲击,但是它却成功地进行了应战。通过协调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基督教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转型,因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是大多数西方人自觉奉行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讲解罗马帝国以后的西方文化发展历程,是一种Z便捷、Z有效的方式。通过基督教这个纲,把纷纭复杂、包罗万象的西方文化有机地连缀起来,将它系统地呈现在中国大学生和所有希望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国人面前,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在上帝与牛顿之间
本书中论及到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较为深刻的问题,由六个篇幅较大的演讲和一个附录组成,这些演讲都是作者在国内一些大学的讲坛上所做的学术演讲,它们带有较强的专业性色彩,但是所涉及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 2006年1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的第一部演讲集,书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五次演讲,以及我在国内几所大学和城市讲坛所做的五次演讲,书名叫做《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这本书出版以后,比较畅销,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刷了四次。
西方宗教文化
暂无简介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内容简介:基督教的本质精神说到底就是灵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就是那种空灵幽邃的唯灵主义。在中世纪,当入主西欧的蛮族们试 图用从北方森林中带来的野蛮习俗替代罗马世界的文明制度时,是基督教会这个唯一有教养的教师,以上帝的名义把被扭曲了的古典文化因子注入到蛮族的体内,从而使后者逐渐放弃原始的野性,慢慢走上了文明化的道路。 如果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用知识理性在自然领域中杀死了上帝,而康德又为死去了的上帝在人类道德领域中的复活提供了理论上的假设,那么,施莱尔马赫则使这个上帝在个人的情感领域中获得了新生,成为自由心情的一个活生生的直观对象。
天国之门
本书是一部系统呈现西方宗教文化的经典著作。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从殖民时代到近现代,本书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西方宗教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各个历史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作者看来这是他最得意的一部作品,并不是因为这部作品有多么高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而是因为他在这本书写的作中投入了无与伦比的痴爱与热情。这部作品并不仅仅是一部专业的学术著作,它还是作者学术理想以及生命情感的寄托。同时,这本书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文化学视角,这是作者在中国学术界的独特标志,也是最能向大众读者展现西方文化魅力和风景的方式。阅读这本书,会让读者有一种在历史时空中游历的奇妙快感,同时每一个读者都会被作者激情洋溢的语言、博学儒雅的气度,以及严谨缜密的逻辑所折服。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为海内外八位知名学者关于中西文化的专题讨论集,从思想史角度探讨了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演进历程,以便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八位学者依据儒家经典和基督教理论,针对中西人性论、生死观、善恶观、天人(或神人)关系、称义与成圣、最终关怀、启蒙历程等重要问题发表学术论文和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阐明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并对中西文化的现代转型历程进行深入探讨。
殷契释亲
本书稿是研究商代亲属称谓及亲属组织制度的一部力作。作者采纳欧美人类学在亲属制度研究方面的最新理论和民族学参考案例,进一步剖析了商王室在婚姻、宗族、继嗣、社群意识形态与象征性等方面的规律,为认识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社会形态提供了可资深入探讨和评估的平台。到中晚商,随着核心家庭的形成,王位开始偏向于在生身父子两代间传承。婚姻、家庭形态的历时演变带动了王室王位传承法则的改变。
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
本书力图以高屋建瓴的宏观眼光来展现西方文化演进的基本历程。本书由若干篇系列论文和相关演讲录构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系统地阐述了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基督教与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的张力关系,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复兴的推动作用、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更新、宗教改革运动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崛起和乌托邦理想的深刻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基督教在当代世界的传播情况,以及当代国际格局的宗教背景等重要问题,最后对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进行了概括性综述。 这些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文章,都极力彰显一种大历史观的文化视域,都关涉到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基督教与古典文明的文化张力,宗教改革对于塑造西方现代社会面貌的重大作用,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的现实影响等。
历史的启示与转向
为使国人更多和更深地了解基督教文化,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在2006年编辑出版的六本书的基础上,2008年又把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汇集成四本书,再次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相信,这些关于基督教的研究成果将会进一步拓展国人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把握世界文化,更加深刻地反思中国文化。
希腊的精神
在奥林匹斯宗教的影响下,诞生了古希腊文明的各种文化形态,史诗、竞技会、抒情诗,雕塑……还有悲剧。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创作了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伟大悲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命运,那所谓“背后的东西”。 本书将引领读者看到,哲学是如何在悲剧的指引下,从那“背后的东西”领悟到必然性与逻各斯,从而走上了“爱智慧”的道路。 悲剧呼唤哲学的高峰,哲学回应悲剧的启迪。本书旨在厘清悲剧与哲学之间的精神脉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希腊悲剧,也更好地理解古希腊哲学,感受古希腊的精神!
中文版Flash CC动画制作完全自学教程
本书是针对Flash动画初学者开发的一本学习教程,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Flash动画制作技术,使读者轻松且快速掌握Flash动画技法。
京华通览:什刹海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什刹海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什刹海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从哲学思辨到文化比较
《从哲学思辨到文化比较》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了西方哲学与神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宗教内涵,按照启蒙的思想历程,依次对17~19世纪英国宗教思想、法国宗教批判和德国宗教哲学进行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梳理。第二部分探讨了基督教与广义西方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中世纪基督教对野蛮民族的教化和对文化复兴的推动,一直到它对西方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深刻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说明基督教信仰无可置疑地构成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根基。第三部分则转向了广阔的中西文化比较和人类文明演进场景,从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来分析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从挑战与应战的关系来审视中西文化的现代转型,并且从更加宏观的历史视域来展望后殖民时代和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文化格局和发展前景。这三个部分彼此相关,层层递进,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博大精深的文化图景。
暮色中的十字架
本书收集了多年来作者对于人生经历的一些感受,以及对于文化问题的一些思考。在这些随感和反思中,既记载了作者在许多具体境遇中的生存体验,也反映了我对于一些文化现象的理论分析;字里行间既熔铸了炽烈的情感,也体现了冷峻的理性。
在天国与尘世之间
这部演讲录《在天国与尘世之间》与我的另一部演讲录《在上帝与牛顿之间》可以称为姐妹篇。在那本演讲录中,我主要对与基督教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讲解;而在这本演讲录中,我则对基督教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这两部演讲录,一部侧重于理论,一部侧重于历史,二者相映成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收入这本小册子中的几个演讲,分别是我在东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南华工商学院等学校所做,这些演讲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刚好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可以了解西方文化是如何从痴迷于天国理想,转向了人间幸福。为了把这些讲座的录音资料转换成文字,东南大学的陈怡教授、陆挺先生,以及西南政法大学的赵明教授和他的一些研究生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对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深表感谢。在上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记录的文字稿的基础之上,我做了一些修改、润色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花工夫的。由于我在演讲时从来都不用讲稿,全凭脑子里所记的东西临场发挥;再加上我是一个多血质、浪漫型的人,演讲的时候语速极快,一场演讲下来所录出的文字往往要比别人用正常语速所讲的内容多上一倍,所以在事后整理文字稿时就格外费劲。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几乎对每一篇演讲稿都从头至尾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改写,这项工作花去了我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当全部的整理工作终于完成时,我内心所感受到的欣喜之情丝毫也不逊色于撰写了一部学术专著。当然,在修改文稿的过程中,我极力保持一种演讲的风格,所以这本小册子读起来还是比较顺畅的,虽然它所涉及的内容并不是一些很轻松的东西。
为自己的青春做主:高中生生涯规划教程
暂无简介
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
暂无简介
比较神学与对话理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小枫与杨熙楠合作恢复《道风》杂志,以“汉语神学学刊”为刊名,意在表达汉语神学如同英语神学、德语神学、法语神学,西班牙语神学一样,乃是“母语神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本书汇集《道风》中心的研究成果,所收文章均在讨论神学中比较神学与对话理论问题,目标就是要在耶稣基督福音的亮光下,撰写现代的历史,瞄准基督福音在当今的处境。在21世纪,基督教已经不再是一种狭义的西方宗教,它已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扩展为一种世界性现象。面对这种新形势,这些关于汉语基督教的研究成果将会进一步拓展国人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把握世界文化,更加深刻地反思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