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
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一级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 她早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其文风沉静婉约,描写细腻生动,语言精妙,具有一种淡淡的伤怀之美,给人以巨大的文学震撼,著有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候鸟的勇敢》《鬼魅丹青》等。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和3次鲁迅文学奖等荣誉。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本书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从小我就知道,跌倒了得爬起来继续走,所以不怕坎坷。再加上那里长达半年的冬天,冷风刺骨,你抵御大自然寒流的能力强了,抵御人生寒流的能力自然也强了。东北话讲叫皮实。”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三大奖项作家迟子建在散文领域沉淀十年后的爆发之作,也是她创作生涯中shou部摄影插图散文,极富小说的阅读质感。面对生活的苦难与生命的泥泞,她满怀悲悯,但又毫不畏缩,似有一种花开叶落般的安然。本书中的名篇《雪山的长夜》《我的世界下雪了》《灯祭》等文曾被央视主持人董卿、演员黄轩等倾情传颂,《爱人》《泥泞》等名作连续被央视《朗读者》栏目收录。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本书收录《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芳草在沼泽中》《草原》《布基兰小镇的腊八夜》等四个伤心人的故事。《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迟子建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因魔术师丈夫去世,饱尝生离死别的悲痛。在她的疗伤之旅中,她目睹到芸芸众生的苦难,窥见到人间各式的哀伤。每个人都陷于自身的伤痛,是悲天悯人之心令伤痛被看见,被疗救。那些悲伤的夜晚所隐匿的故事同样在《芳草在沼泽中》《草原》《布基兰小镇的腊八夜》中现身。故事的发生地可以在草原、沼泽,乃至大兴安岭偏僻山坳里的布兰基小镇的小酒馆,然而那些心中有过往、命中有故事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当他们隐秘的悲伤被倾吐和揭示时,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唏嘘与喟叹便油然而生。
群山之巅
中国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一个叫龙盏的小镇,屠夫辛七杂、能预知生死的精灵“小仙”安雪儿、击毙犯人的法警安平、殡仪馆理容师李素贞、绣娘、金素袖等,一个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巅各自的滚滚红尘中浮沉,爱与被爱,逃亡与复仇,他们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努力寻找出路;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努力活出人的尊严,觅寻爱的幽暗之火……
伪满洲国
历史是由普通人的生活构成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日子。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占据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了满洲国伪政权。《伪满洲国》描绘了那个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时代,写足了当时东北社会各个层面的日常生活。小说平实朴素,从容饱满,功力不凡。
一坛猪油
“短篇小说舞台不大,所以作家在起舞的一瞬,身心要在最佳状态,既要有饱满的激情,又要有气定神凝的气质。不要以为舞台小,它的天地和气象就小了。在小舞台上跳得出神入化,大世界的风景就妖娆呈现了。你在与天地交融的时刻,会觉得脚下的流水,与天上的银河连为一体了。你既是大地之河的一簇浪花,又是天河中的一片涟漪,晶莹剔透,遍体通泰。而这种美妙的感觉,在长篇的写作中几乎很难感受到。”——迟子建 该系列四卷,由著名作家迟子建以编年形式亲自编选,平均每六年为一卷,集结了包括《北国一片苍茫》、《亲亲土豆》、《花瓣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等经典名篇在内的68篇短篇小说,完整而清晰地呈现了迟子建自1985年发表作品至今25年间的短篇创作风貌。
北极村童话(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小说亲选集,迟子建文学王国的起点)
本书收录《北极村童话》《没有夏天了》《奇寒》《观慧记》等四篇中篇小说,均是发生在北极村的故事。《北极村童话》为迟子建1984年发表的处女作与成名作,就此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创造出一个专属于迟子建的奇异而神秘、温暖而哀伤的文学王国——北极村。《没有夏天了》《奇寒》与《北极村童话》一脉相承,从夏自冬,作者细腻描摹北极村偏僻天地里的幽微细节,深情书写那里生活着的孤独中饱含勇气的人物,以及在苍凉与沉重之间闪现着温暖与希望的故事。《观慧记》为作者二十余年后对北极村的深邃回望。借三千年一遇的彗星降临的时机,主人公重回北极村,漫长辽远的时空,让北极村的故事韵味悠长,更给人留下关于爱和时间的无限遐想。
白雪乌鸦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尔滨爆发鼠疫,死亡数万人。《白雪乌鸦》就是根据这段史实创作的。作者以富于地域风情的笔调,讲述鼠疫流行时发生在哈尔滨平民百姓中间的种种故事,表达普通人在灾难中的生活常态和难以抗拒的惨烈的命运。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塑造的华侨医生伍连德和官员于驷兴,虽然未施重墨,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乌鸦》体现了作者既往的创作风格,不张不扬,一点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风情“晕染”出来,给读者留下绵长的回味。
额尔古纳河右岸(精)/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学发展水平,深入揭示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为将该丛书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丛书,我们成立了丛书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均为密切关注和深刻了解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动态的资深评论家。委员会从历史评价、专家意见和读者喜好等方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众多优秀长篇小说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出70部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大多为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重大国家奖项的长篇小说,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高成就。 我们致力于“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的使命任务,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同时,倡导精品阅读,代领和推动未来的中国文学原创出版。
东北故事集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全新作品! ◎描摹自然与人性的风雪,跨越历史与现实的泥淖!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的全新作品,收录了作家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 《喝汤的声音》聚焦海兰泡惨案,述说哈喇泊家族三代人在黑龙江畔的生死传奇与爱恨情仇;《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以宋徽宗的幽囚岁月为切入点,展开一场亦真亦幻的相拥与别离、荣辱与兴衰的穿越之旅;《碾压甲骨的车轮》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 ——这是三场游历于现实和历史双重空间的历险,而最终你将收获来自忠诚、无私、良善之人的抚慰与勇气。 那些隐匿在冻土深处的故事,以前似乎是浑噩的,如今却鲜润明媚,像熔岩一样漫出地层,闪烁着,跳跃着,让我看到了艺术的霞光。 ——迟子建
好时光悄悄溜走迟子建四十年散文精选
《好时光悄悄溜走》是迟子建最新修订的散文精选集,共分四辑,选取其在各个题材领域的代表性作品,收录《会唱歌的火炉》《我的世界下雪了》等经典名篇,全面呈现出迟子建的散文创作成绩。其中有对故乡风物的怀念、对往昔逸事的追忆,有对自然美景的描摹、对人情世故的慨叹,也有游历世界的杂感、思索人生的体悟,洋溢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翻阅过去四十年间写下的非虚构文字,那些远行和尘封的日子,像月下的迷离树影,又在晚风中交错浮现了。 忘了是四季中的哪个日子,青春的我写下《好时光悄悄溜走》,已然感觉时光如流,美好难再。而一旦岁月的波痕让心起了褶皱,心语就多了沧桑。所以到了六十岁,编辑这本散文随笔集,在书名的选择上,我和出版社的编辑,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这一篇。仿佛它是岁月之河的网,一旦撒下,昨日就会斑斓重现。 ——迟子建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迟子建散文系列)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迟子建的散文作品集,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斯人独憔悴”“是谁扼杀了哀愁”和“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四辑构成。第一辑收入极北天气、时光流逝、童年记忆相关散文;第二辑收入读书、文字、文学、艺术、创作相关散文;第三辑收入带有反思或者批评性质的散杂文;第四辑收入人生感悟、生命遐思类散杂文,足球评论相关散文。
踏着月光的行板
《零作坊》的一条重要线索是屠宰场女老板翁史美对未曾谋面的制陶人的思念,她凝视着他遗留下来的陶器碎片出神,她渴望听到他电话里的声音,当她觉得他并不在意她时便关闭手机免得自己因失望而受到伤害。《踏着月光的行板》的主人公是一对长期分居的民工夫妻,两个人为了给对方一个惊喜:在团圆节时同时去看望对方,结果疲惫的奔波却没有换来团圆。
云烟过客(迟子建散文系列)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集,所收散文主要以人物为写作核心,写家人写朋友,写自己的成长经历。迟子建虽然以写小说见长,但凭借她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她闲暇之余写就的散文,表现了她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书稿以本社2016年出版的迟子建散文系列为底本。
迟子建:候鸟的勇敢
过了凛冽的寒冬,南下的候鸟就要北归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起,瓦城里的人像候鸟一样爱上了迁徙。冬天到南方避寒,夏天回到瓦城消暑。对于候鸟人来说,他们的世界总是春天的。能走的和不能走的,已然在瓦城人心中扯开了一道口子。 每到这时,金瓮河候鸟自然保护区管护站的张黑脸便会回想起自己曾在一次扑打山火时路遇猛虎,幸得白鹳相护,躲过一劫。而管护站站长周铁牙则会伺机逮上几只野鸭,带回城里,打点通路。 一场疑似禽流感的风波爆发,令候鸟成了正义的化身。在瓦城人看来候鸟怕冷又怕热,是个十足的孬种。可如今,人们却开始称赞候鸟的勇敢。小城看似平静安逸,却是盘根错节,暗流涌动,城外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保护区,与管护站遥遥相对的娘娘庙都未曾远离俗世,动物和人类在各自的利益链中,浮沉烟云……
烟火漫卷(迟子建最新长篇力作“秘密层层剥开后,能否继续对着自己的心做回一个好人?”)
无论春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上卑微的生灵。穿行在《烟火漫卷》中的每个凡人,几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刘建国驾驶的爱心救护车,仿佛人性的犁铧,犀利地剖开现实的种种负累,满怀忧患地钩沉历史深藏的风云。 无论寒暑,伴着哈尔滨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尘中唱着夜曲的人们。不管是生于斯,还是来自异乡,他们在来来往往中所呈现的生命的经纬,是大地的月影,斑驳飘摇,温柔动人,为长夜中爱痛交织的人们,送去微光。 这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长篇小说,迟子建以从容洗练、细腻生动的笔触,燃起浓郁的人间烟火,柔肠百结,气象万千。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晚安玫瑰(精装)
“那些历经沧桑的女人,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她会放下镣铐,回归自然,把最天籁的舞蹈呈现给你。” ——迟子建 《晚安玫瑰》是著名作家迟子建所写的用时*长、篇幅*长、注入思考*多的一部中篇,也可说是一部小长篇,同时也是迟子建个人很偏爱的一部小说。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述者是个年事已高的酋长的女人,而《晚安玫瑰》着力塑造的犹太后裔吉莲娜,也有八十多岁了。 《晚安玫瑰》为哈尔滨为背景,是迟子建转向都市生活的一个作品。讲了哈尔滨的另一段历史——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的故事。在上个世纪,有一批犹太人流浪到了哈尔滨,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凄美,小说中写了吉莲娜这个人物,一个经历非凡的岁月老人,把异域认作故乡。“吉莲娜圆了我的一个梦,了却了我对哈尔滨的一种情结。” 《晚安玫瑰》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两位主角,报社校对员赵小娥、犹太女人吉莲娜,还是报社记者黄薇娜,印刷厂老板齐苍溪等,都在欲望中挣扎,通过神灵或自我救赎,走上精神的皈依之路。 “《晚安玫瑰》故事发生的场景,我都走过。哈尔滨那些有着穹顶的教堂,带着鲜明的上世纪城市生活的印记。对犹太会堂来说,那样的穹顶在我眼里就是泪滴!这泪滴关乎故园,关乎爱情,关乎宗教,关乎生死,一言难尽。 要问我对吉莲娜的爱情怎么看?我想说: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开花的,也不是所有开花的爱情都会结果的。”——迟子建
越过云层的晴朗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迟子建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迟子建散文》从迟子建亲自选编、审定的“迟子建散文系列”(5卷本)中择优收录散文40篇,共分4辑,第1辑“我的世界下雪了”,收录作者故乡记忆和极北天气相关文章;第2辑“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收录作者童年生活、成长历程相关文章;第3辑“听时光飞舞”,收录作者在国内外的旅游见闻和生命感悟相关文章;第4辑“锁在深处的蜜”,主要为作家的创作谈和艺术谈。 作品文笔优美,意境沉静,视野开阔,文字里隐含着深情委婉。这些散文,体现出迟子建散文共同的艺术魅力:极地的风情之美,温暖的伤怀之美,诗画的意境之美。
秧歌
《秧歌》一书系湖南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中国作家走向世界丛书”之一种,收录了著名作家迟子建的《秧歌》《向着白夜旅行》《亲亲土豆》《银盘》《清水洗尘》《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六部中短篇小说,其中有获鲁迅文学奖的,也有在海外出版的,均属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短篇小说选(精装)
《采浆果的人》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迟子建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七十年代的四季歌》《采浆果的人》《一坛猪油》《一匹马两个人》《微风入林》《雾月牛栏》《逝川》《月光下的革命》等作品。 “华语短经典”丛书荟萃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经典,包括史铁生、王安忆、迟子建、张炜、阎连科、刘庆邦、叶兆言、张抗抗、方方、赵玫、徐坤、苏童、毕飞宇、李洱、孙甘露、路内16位作家,每人一卷。 华语短经典(第二辑)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短篇小说选 姊妹行——王安忆短篇小说选 采浆果的人——迟子建短篇小说选 冬景——张炜短篇小说选 奴儿——阎连科短篇小说选 幸福票——刘庆邦短篇小说选 写字桌的1971年——叶兆言短篇小说选 白罂粟——张抗抗短篇小说选 华语短经典(第一辑) 云淡风轻——方方短篇小说选 巫和某某先生——赵玫短篇小说选 早安,北京——徐坤短篇小说选 水鬼——苏童短篇小说选 虚拟——毕飞宇短篇小说选 平安夜——李洱短篇小说选 信使之函——孙甘露短篇小说选 在屋顶上牧云——路内短篇小说选
雾月牛栏
暂无简介
清水洗尘
暂无简介
空色林澡屋
本书收录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以“洗澡”为主题的三部小说。《空色林澡屋》以勘察小分队的一段离奇经历,讲述一个命运坎坷的女人。在东北那空灵飘渺的密林夜色中,一个长相丑陋却内心善良的女人通过导游的故事进入我们视野,这个如清水般纯净的女人,在颠沛流离的大半生中一无所有,只留下满身难以愈合的伤痕。暮年的皂娘,守着一个船形的澡盆,用生命之泉为旅人洗涤风尘,也用心底那一丝纯洁的善念,渡着漂泊的自己,渡着漂泊的旅人······
迟子建散文系列:云烟过客
《云烟过客》是“迟子建散文系列”之一,是一部以记人为主的散文集。怀念那些逝去的身边生命,哀恸中有喜感的回忆,伤感中有温情的叙述;纪念那些去世的文人与艺人,情感真挚,评价中肯;对当代男女作家的肖像速写,惟妙惟肖,妙语连珠;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对极地民俗风情的赞美,有对自然、对淳朴人性的喜爱。这些散文,体现出迟子建散文共同的艺术魅力:极地的风情之美,温暖的伤怀之美,诗画的意境之美。
迟子建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 彩插版
这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迟子建的*新散文合集,由作者本人精心遴选汇编而成。收录了《龙眼与伞》《我对黑暗的柔情》《落红萧萧为哪般》等精品散文共58篇。全书分为三辑,有对挚爱亲人的怀念,对童年逸事的追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慨等。作品的语言风格朴实温厚,细腻而不华丽,灵动而不做作,让读者每每读完,嘴角不由浅浅地会心一笑,仿佛一剂让心褪去落雪残冰的解药……
名家文丛—光明于低头的一瞬(迟子建精选集)
本书系著名作家迟子建散文集。书稿紧扣青少年阅读需求和写作实际,精选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所选文章既有很强的文学性,又有很强的指导性,旨在使广大青少年读者轻松快捷地阅读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陶冶性情,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
逝川
本书收录《岸上的美奴》、《洋铁铺叮当响》、《麦穗》、 《格局》、《原始风景》、《逝川》、《白雪的墓园》、《沉睡的大固其固》、《北国一片苍茫》、《关于家园发展历史的一次浪漫追踪》、《盲人报摊》、《庙中的长信》等中短篇小说。
鬼魅丹青
《鬼魅丹青》共包含六个中篇:鬼魅丹青、草原、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一坛猪油、解冻、塔利亚风雪夜。 作品反响: 1:《鬼魅丹青》:《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 2:《草原》:《小说月报》转载,获得“新世纪”第三届《北京文学》小说奖 3:《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获得《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 4:《一坛猪油》:《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转载,获得《小说选刊》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 5:《解冻》:《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转载。09年高考语文2卷的试题,选载了《解冻》片段。
别雅山谷的父子
《别雅山谷的父子》以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鄂伦春父子,通过对父亲和鄂伦春人的深情回忆,传达出生命的本真和澄澈。 本书是著名女作家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亲亲土豆》《采浆果的人》《布基兰小镇的腊八夜》《别雅山谷的父子》等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用唯美的眼光和笔调,展现和审视形形色色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艺术地展现生活的细琐和平凡,带有浓厚的大自然灵性。
额尔古纳河右岸(西班牙文版)
暂无简介
炖马靴(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迟子建小说自选集)
《炖马靴》收录《炖马靴》《七十年代的四季歌》《无歌的憩园》《一匹马两个人》等迟子建近年的短篇小说新作,以及一部分回忆性的短篇小说。书中小说有浓郁的情绪、清浅的风光背景,更有传奇的故事,和形象饱满丰沛的人物。
北方的盐
《北方的盐》选自迟子建已出版的五部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伤怀之美》、《迟子建随笔自选》、《女人的手》和《我的世界下雪了》。编者按其内容的侧重点,将整部书稿编为五辑,分别为“木器时代”( 状物篇)、“伤怀之美”(状行篇)、“素面朝天”(状人篇)、“花束纷纷”( 状心篇)、“雪天音乐”(状事篇)。在这五辑里,读者可以与迟子建目光产生一种对视的效果;这种目光,是朝外的,同时也是朝内的,有距离,有交集,有默契,也有感动。
黄鸡白酒:迟子建最新小说集
暂无简介
原野上的羊群
In this collection are six stories by the well-known woman writer Chi Zijian from Chinas Northeast.Set against a unique badkgronmd of the Heilongjiang River valley,the stories describe the people,customs and atmosphere in the Northeast,her deep impression of her chidhood spent with her grandmother and her keen sense and observation of the life there.Her descriptions are worked in a style that is at onc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vigorous and intelligent,vivid and lifelike.
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的儿时回忆:我们小时候(套装共10册)
《会唱歌的火炉》是一本作家散文集,主要由作者本人的童年回忆选编构成。本书由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写作。该书以优美至极的散文格式写就,讲述了作者在大兴安岭北极村一带成长的北方童年。火炉、失传的农具及北极光等北方特色浓郁的生活细节让人又新鲜又感慨。全文细腻写实,真情流露。 《烟斗上小人儿的话》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回忆童年和亲友的散文随笔集。作为冯友兰之女的宗璞,小时候在清华大学校园长大,穿梭在树林、小路和荷塘间,抗战时随父母移居昆明西南联大,在联大附中读书,受西南联大之独特氛围学风和闻一多等大儒耳濡目染……宗璞笔下的童年独特得无法复制,虽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彼时之风土人文,堪称令人神往的一代传奇。 生动再现城市孩子难以找寻的大兴安岭山野童趣,走进森林动物世界 《林中小屋》一书由著名画家黄永玉之妻张梅溪写作。该书以童趣自然的小说格式写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大兴安岭的童年故事。看似虚构但其实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里有极多的动物角色,金花鼠、大黑熊与小鹿并存逗趣。该书配图由黄永玉亲自跨刀。序言为女儿黑妮写就。一家人的共同回忆,极其难得。 《描花的日子》一文由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写成。该书以朴实而逗趣的为基调,讲述了作者在北方摸爬滚打成长的童年时光。有独眼歌手、粉房、岛上人家这些具有独特性的回忆,也有星星、月光、游泳这些具有共性的时光,全文细腻写实,真情流露。 …… 我们小时候系列套装,共10册: 我们小时候:自行车之歌 我们小时候:放大的时间 我们小时候:当时实在年纪小 我们小时候: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我们小时候:侯家路 我们小时候:会唱歌的火炉 我们小时候:文学少年 我们小时候:描花的日子 我们小时候:烟斗上小人儿的话 我们小时候:林中小屋
没有夏天了/迟子建作品少年读本
《没有夏天了/迟子建作品少年读本》里有永难消泯的童心,有像樟子松一样经冬不凋的爱。但必须承认,这里也有阴影,充满了作者对那片冻土伤残的记忆。少年读者能够感受到温暖以外的东西,不是坏事。一个人在成长中刻意地避寒,就会成为温室的花朵。能够在暴风雪中勇往直前,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愿意将这个系列,奉献给少年读者。
起舞(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小说代表作亲选集,为哈尔滨书写的四段传奇)
本书收录《黄鸡白酒》《起舞》《鬼魅丹青》《第三地晚餐》均为迟子建代表作,也是作家为多年居住的城市哈尔滨书写的四段传奇。《黄鸡白酒》中年近九十岁的春婆婆在哈尔滨禹禹而行,一众小人物的故事随春婆婆的脚步而展开。《起舞》中作家的目光绵延至哈尔滨这座城市久远的过往,让现实与历史在城市巷弄间交会、融和、映照,拥有既空灵又厚重的双重特质。《鬼魅丹青》与《第三地晚餐》中的人物则在婚姻和爱情中苦心经营,作家温情悲悯的笔触描述的是若干不幸的婚姻、几段婚外情,但更重要的则是婚姻表象之下凸显的人心世态,是借神鬼故事寄托的情感渴望。
小说月报2011年精品集
诞生于1980年1月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最受海内外各界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创刊三十年来,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特色,选得快、选得准、选得精,受到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本书为《小说月报》2011年度精选,收录中篇小说11部,短篇小说11篇,系本着“新中选精、精中选优”的方 针,从《小说月报》(含增刊中篇小说专号)2011年度选发的小说中,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所产生的,其中既有知名作家的新篇,也有实力小说家的力作,更有文坛新秀的小说精品,在作品题材、写作手法、表现形式、叙事风格等方面,代表了目前国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最新成绩和发展趋势。全书分为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大部分,按照作品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每篇附有作者的近照和创作小传,书后附有《小说月报》2011年全年总目录。
树下
《树下》中七斗是个宛若月光的女子。然而,正如月光与夜晚的相依相伴,苦难对这样的女子也往往是如影随行。在遭遇死亡的悲痛、被强暴的痛苦、感情的缺失、生活的残酷之时,七斗总能听到鄂伦春人的马队经过时的嗒嗒马蹄声;总能够看到树下的月光、江上的白轮船、飞翔的江鸟、广随的天空以及周围的丝丝温情,对爱的渴望和对美的感知慰藉着她内心的痛苦。正因如此,《树下》没有呼天抢地的哀恸,没有咬牙切齿的痛恨,只有淡淡的哀愁、温柔的爱怜以及伴着嗒嗒马蹄声而来的一丝暖意。在这个失重的所谓的「后现代」语境之中,重温《树下》,是一次对生存和死亡的再解读,一次对心灵力量的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