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王蒙(1934年10月15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曾任文化部部长。 王蒙在艺术形式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将西方的“意识流”“黑色幽默”等艺术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讽刺艺术和喜剧形式熔为一炉,对新时期文学创作作出很大贡献。他的小说机智、幽默,外谐内庄,其中《蝴蝶》《相见时难》《最宝贵的》等获得全国中篇优秀小说奖。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32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9%
本书是“百年中篇典藏”系列其中一本,收录了作家王蒙的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以及相关评论文章、讲话数篇,后附王蒙创作年表。 小说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作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表现了青年改革者林震与韩常新、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斗争。小说讴歌一代新人,闪耀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
奇葩奇葩处处哀(张国立、佟大为、梅婷主演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原著)
4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3%
讲述了沈卓然在丧妻后择偶再婚过程中,遭遇四个奇女子的故事,生动幽默地描写了各种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六位女性,包括主人公年少时暗恋的老师那蔚阗、结发妻子淑珍以及在淑珍去世后出现在他生活里的另外四位女性连亦怜、聂娟娟、吕媛和乐水珊,全都面目清晰,性格各异,代表了市井烟火深处的女性形象。资深护士长连亦怜周到体贴,但却把财产占有视为生存保障,提出了结婚的“五大条款”,让沈卓然无法接受;聂娟娟博古通今,知识渊博,但性格神秘怪异,行为举止常常出人意料;吕媛强势自信,但有些喧宾夺主,让沈卓然感到压力;乐水珊先锋前卫,但步步经营,显得过于功利。在与这四位女子的交往中,沈卓然经历了各种情感的起伏和挫折,也让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反思。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奇葩奇葩处处哀》的创作谈及相关评论文章,以便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这篇小说。
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1—61卷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5%
王蒙年近九旬,创作生涯已近尾声,《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是对王蒙创作成就的全面总结,也是当代文学史、政治史、文化思想史的一个旁注。《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包括长篇小说12种、系列小说2种、诗歌1卷、《红楼梦》研究5种、对《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列子》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阐释11种、自传3部、关于人生和社会的著述3种、关于文学和文化的对话5种,以及中短篇小说约300万字,散文随笔约150万字,文学理论、创作论和评论约150万字,演讲等文字稿约250万字。另有代言、建言(以公职身份发表的文章和建设性意见)约60万字,等等。作品之后附“王蒙文学年表”“王蒙主要著作要目”“王蒙研究论文要目”等重要资料。
12堂文学阅读课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0%
经典名著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而成为跨越时代和国别的传世之作。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读者对名著会有不同的解读。“名家解读名著”——名著因为名家独有的智慧而显得更加熠熠生辉。本书主要内容根据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名家解读名著”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王蒙、陈思和、王安忆、苏童等十余位当代名家带领读者一起重读《红楼梦》《雷雨》《悲惨世界》《包法利夫人》等经典名著。
中国精神读本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中华儿女历经一轮史无前例的精神涅槃。铁与血的磨砺不仅铸炼了筋骨,也奠定了国人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成为当代中国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伟大源泉。本书精选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这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精神进化史:一度“万马齐喑究可哀”的中国,是如何“换了人间”,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是如何众志成城,踏上有着光明未来的社会主义道路!
红楼启示录(读书文丛精选)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1%
王蒙以其标志性的开阔雄辩、汪洋恣肆的文字,表达了在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下,自己对《红楼梦》广大精湛的思想性艺术性及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独特理解,书写出作为一个作家的王蒙是如何尝试着探索另一个作家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中的写作方式、写作心理,以及写作时的种种想法和做法、成功和失误,并在这个新颖的角度里,开掘出许多未经人道的想法和提法。因而本书可以说是一场别有会心、自出机杼的作家与作家的对话。
人间有所寄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5.8%
本书是王蒙、张炜、阿来、肖复兴、韩少功、刘亮程、周晓枫、苏沧桑等46位当代著名作家和文学实力新人联手创作的解读“人生幸福,寄于有所深情与热爱”的散文集。这些作家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人民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三毛散文奖、大地文学奖等各类文学奖项。 全书内容分五章,分别是: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有所感悟,寄“心动”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有所回忆,寄“往事” 飞鸿雪泥,烟雨平生——有所倾心,寄“美好” 阅尽人间,落笔是你——有所深情,寄“亲爱”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有所思念,寄“故乡” 作家们以真切感人又富含哲思的文字,分享生命的种种有情,让我们明了:人生的安静与从容,丰盈与幸福,在于对身边的人、事、物保持深情与热爱,每一次孤独或悲伤来袭,都赖这些温柔且坚韧的力量,为我们抵挡
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体会感悟集大成之作,精装本。全书分为十二章,针对生与死、天与地、美德、修身、立国之文化等中国文化关键词展开论述与阐发,直指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与深远意义。全书充满奇思妙想,气势磅礴,以饱满的激情渲染出作者对生命和文化的热爱与感恩。本书着重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嫁接,以古典文明蕴含的智慧来点拨启发现当代年轻人,帮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意义,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生活的考验,堪称一本专为当代年轻人打造的“文化人生哲学”,一条引导通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通道,一部回荡着文化正能量的人生指南。本书为精装本。
猴儿与少年
1人今日阅读
《猴儿与少年》通过小说家王蒙的视角,讲述了一位九十高龄的外国文学专家施炳炎老人的人生往事。一九五八年,青年施炳炎来到了北青山区镇罗营乡大核桃树峪村,开始了不同的生活历练、体验和遐思。他认识了一位与猴子“三少爷”有着奇妙缘分的少年侯长友,与长友长达数十年的交往中,可窥见时代和人物的命运变迁。 小说主人公不畏艰难,勇于接受挑战,勇敢地担当了时代的责任,从容有定,乐天知命,坦坦荡荡。热火朝天的劳动,让施炳炎换了一个活法,换了身躯,却仍保留着火热的心灵与信念,与少年的相遇是他在几十年后回想起来仍然深感快慰的念想。 《猴儿与少年》是“人民艺术家”王蒙的长篇小说。在王蒙笔下的老年题材中,往事永远鲜活,青春仍然万岁,老年美丽无边。这次,他刻骨铭心写下的猴儿“三少爷”,是他小说中的爱。
王蒙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本书为著名作家、文学泰斗王蒙先生的经典散文新作,收录了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六十余篇代表作品,包含怀人、忆旧、旅行、读书、社会、历史、文学等诸多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流畅的语言、澎湃的诗情、乐观的态度,对世界敏锐的观察和对时事深刻的思考。
夜的眼
《夜的眼》是王蒙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夏天的奇遇》《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邮事》《春堤六桥》《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风筝飘带》《夜的眼》这些经典中短篇小说。 所选作品大多抒发了那个特殊年代赋予青年人的热情。小说里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有志一同,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情、爱好,但心中都燃烧着爱党、爱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青春热情。
霞满天
王蒙小说作品集,收入两部近作《霞满天》《生死恋》。中篇小说《霞满天》被誉为“短篇《红楼梦》”:76岁的蔡霞教授住进养老院,这位具有特殊气质的知识女性,经历人生的极致打击,却依旧保持高贵的人格,小说延续了王蒙小说一贯的对人深层的精神的探讨,塑造了蔡霞这样一位知识女性,她在青年、中年和老年时代接连遭遇家庭和婚姻的不幸,重拾行李,毅然前行。《生死恋》讲述北京普通宅院里,顿家和苏家的半个世纪的不解情缘,从北京胡同的院子到世界,连接着革命年代、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小说集用貌似轻快的语调,吟咏沉郁顿挫的人生,堪称一部关于勇敢与光明的启示录。
治国平天下:王蒙读荀子
继老庄孔孟列之后,王蒙先生将目光投向荀子。耄耋之年,四年光阴潜心精读,王蒙先生的人间阅历和智慧沉淀与这位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发生了令人惊艳的同频共振。不同于孔孟老庄的或重于行思体悟或偏于抽象概括,荀子的思想理论体系相对完备,逻辑层次更为丰富细腻,在王蒙先生一贯的纵横捭阖谈古论今畅快淋漓幽默风趣的解读之下,荀子的真知灼见穿越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芒闪耀,彰显出经典智慧坚韧蓬勃历久弥新的生命力量。治国平天下,是王蒙读荀子的立意高度,实际行文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认知方法到事业精进、从独善其身的人格养成到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王蒙先生一一精细剖析,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方兴未艾的今天,于现实人生和未来展望,在葆有热气蒸腾的生活温度、澄澈澎湃的人文理想的同时,竟然也不乏一种科学态度。
王蒙王干对话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两位知名作家,王蒙和王干,针对文学主题展开的对话记录,探讨了文学的多面性、文学的逆向性、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作家的“滑坡”问题、文学是否要走向世界、第三代小说家的定义、文学批评等等重大话题,观点鲜明、论述生动,很好地利用了对话形式,以才思的冲撞、智慧的相逢,引领读者渐渐深入思考,从形而上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学本身。本书对写作者、阅读者,都极具启发意义,反映出当代中国作家的哲学思索和追求,以及对文学真挚的热爱和责任感。
洞见教育
或许这就是一本找骂的书,因为作者不仅批判了现代教育还将父母的角色提升至一种史无前例的位置,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但这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制度、学校、家长组成的教育环境共同碾压炙烤着一颗成长中的心灵,这其中的扭曲和惨烈只有立基于心理学的视角才能够被诠释清楚。我们必然要将这些元素厘析清楚,将它们从那些备受煎熬的心灵身上逐层剥离,才能让他们有一丝喘息的机会。何为天赋?何为卓越?何为平庸?心灵的建构,知识的本质.情绪的内涵,文字内容并不重要,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才能体现出本书最大的价值。
经典三读(名家读书)
目前,全国处在一个对传统文化很热烈的学习、讨论、阐释、弘扬的气氛当中。但是,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不太容易把它简单地概括出来。文化既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又是人类对生活的感触、理想。我今天是想从一个角度,用最普通的、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一下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斯文”的理想,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做一个讨论、交流。
话里有画,王蒙说
《话里有画,王蒙说》分为“生活的艺术”“好的人际关系”“我的处世哲学”“读书又解人”“遐思”五个篇章,精选王蒙散文谈人生哲理、处世哲学、文学评论和妙语短文,将“人民艺术家”王蒙幽默的智慧经验、思辨的世事体悟和深刻的人文思想,呈现给读者。王蒙丰富传奇的生活体验,立体多彩的人物性格,对人生和世界的独到见解,对散文写作真诚自由的理念,使每一篇作品都至真至纯,至俗至雅。本书的亮点还在于创意人物水墨画家彭长征根据王蒙著作和演讲中的箴言金句,所创作的40多幅水墨漫画;每幅作品都源于王蒙的妙语金句,文字与漫画虚实相形,妙趣横生。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故事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作为孩子的家长,必须要知道:故事是不可以乱讲的,因为故事是有魔力的。它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从隐喻故事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谈起,探讨家长如何用故事治疗孩子的心理,引导孩子的行为,启迪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家长对隐喻故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家长在作文辅导、编讲故事导等方面,成为真正的作文和故事高手。
青春万岁
《青春万岁》描写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七中一群高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抒发了杨蔷云、李春、郑波、苏宁、袁新枝、吴长福、呼玛丽等的情感、苦闷及向往,赞美了她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如诗似歌般的青春热情,那种快乐、向上、充满朝气的情绪,始终洋溢在字里行间。
活动变人形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留学归来的倪吾诚和妻子姜静宜格格不入,整日里吵嘴打架。岳母和大姨子从旁出谋划策,火上浇油。一家人闹得鸡犬不宁,上演了一幕幕婚变、自杀、出走的闹剧和悲剧。作者以辛辣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旧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现代文明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挣扎的状态,表现了他们内心的分裂、扭曲和痛苦。本书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和“心灵历程的缩影”,也被誉为“审父杰作”、中国当代家族文学的扛鼎之作。小说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新颖视角,描述了在20世纪的中国,一个大学教师的命运遭际。它从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的角度,把握和审视他父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在伊犁
一九六五年,王蒙来到伊犁,在伊宁市巴彦岱镇(原红旗人民公社)劳动。 他吃住于农民家中,抡起坎土曼,学习维吾尔族语言,爱上奶茶泡馕……这六年的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 “新疆叙事” 系列作品的宝贵源泉。写作于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间的《在伊犁》系列作品,正是以他的这段经历为背景。在这部作品中,王蒙有意回避了职业的文学技巧,通过散文化的日常生活叙事,塑造出让人哭笑不得的穆罕默德 · 阿麦德、野心勃勃的依斯麻尔、智慧老者穆敏老爹、热烈淳朴的爱弥拉姑娘等众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视角别致,意蕴丰富,成为其作品中一个独特而精湛的存在。
这边风景:精装插图版
这部跨越时代的小说以20世纪六十年代的新疆为背景,围绕一个发生在中国西域边疆的悬念案件而层层展开,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西域风情的新疆生活全景图。小说将新疆的自然风情、气候物产、风土人情和美妙的爱情一一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股弥漫着的青草、烤羊肉、抓饭和奶茶的新疆味道,也感受到新疆人民乐观朴实、热情幽默、坚持信仰且浪漫诗意的性情。本书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央视中国好书奖等奖项,并入选“向全国百种优秀民族图书”。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本书收录了作家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等多篇小说、散文的代表作品。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讲述了一个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单纯而真诚的信仰的青年人林震,来到中共北京市某区委会组织部工作后所遭遇的矛盾和困惑。其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原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的成长,更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王蒙的作品感情热烈真挚,有着强烈的时代画面感,充满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
诗词中国
《诗词中国》是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解读、鉴赏中华古典诗词的普及读物。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经典诗歌一代代吟诵传承,已内化为中国人的情感和认知,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王蒙先生精心选取二百余首经典诗词,纵贯整个中华诗歌史,精妙解读、深入剖析,以诗化、散文化的文学语言解诗论词,对诗境、诗意、诗趣等展开论述,其中注入了丰富的阅历、广博的学识、细腻的体察、宽阔的想象、饱满的激情,包含着宏阔的历史观、人生观、文学观,语言磅礴,睿智幽默,感染力极强。书中还介绍了诗人词人简况和创作特点,并配有30余幅古典名画,诗画相映,鲜活生动地展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全四册)
《精进:极简论语》:本书共分九大章,以“读《论语》,我们读什么”开篇,从人生规划、识人待人、学习之道、工作管理、社交表达、家庭关系六大方面切入,收于人生十戒,以“读《论语》,我们学到了什么”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40条《论语》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原则:极简孟子》:本书共分十大章,以“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过?”开篇,从做人原则、学习方法、理性奋斗、得意戒骄、失意坚守、管理格局、社交态度、家庭责任八大方面切入,以“实现弘扬义理的高尚人生”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10条《孟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得到:极简老子》:本书共分七大章,以“学习老子的超常智慧”开篇,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人际关系五大方面切入,以“道:世界和我之间的路”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00条《老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个性:极简庄子》:本书共分七大章,以“人生需要学点哲学”开篇,从世界的哲学、人生的哲学、真我、自乐、自我保护五大方面切入,以“齐生死,任逍遥”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35条《庄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精进:极简论语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论语》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论语》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孔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九大章,以“读《论语》,我们读什么”开篇,从人生规划、识人待人、学习之道、工作管理、社交表达、家庭关系六大方面切入,收于人生十戒,以“读《论语》,我们学到了什么”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40条《论语》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本书轻巧便携,每页一个独立主题,可以随时翻阅,获得《论语》中人生精进的智慧。
重放的鲜花
简介:《重放的鲜花》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勃勃生机,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产生了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写和小说。不久,“反右”斗争扩大化,这些青年作家遭到严厉的批判,他们的作品被彻底否定,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二十多年后的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从这些被封杀多年的作品中选取了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十七位作者的曾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影响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目录: 一、在桥梁工地上 二、爬在旗杆上的人 三、本报内部消息 四、本报内部消息(续篇) 五、在悬崖上 六、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七、小巷深处 八、平原的颂歌 九、太阳的家乡 十、沉默 十一、草木篇 十二、科长 十三、寒夜的别离 十四、西苑草 十五、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十六、入党 十七、杨妇道 十八、改选 十九、红豆 二十、美丽
个性:极简庄子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庄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庄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庄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七大章,以“人生需要学点哲学”开篇,从世界的哲学、人生的哲学、真我、自乐、自我保护五大方面切入,以“齐生死,任逍遥”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35条《庄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王蒙文集之:中国天机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对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回顾和反思,以史带论,夹述夹议,从个人的角度分析检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功过得失。 《王蒙文集(新版)》共35种,收入王蒙1948年至2018年的主要作品。 包括长篇小说10部、系列小说1卷、短篇小说2卷,中篇小说3卷、微型小说1卷、散文随笔3卷、诗歌1卷、专栏文章1卷、论文学与创作3卷、演讲录3卷、谈话录2卷、《红楼梦》研读系列4部、孔孟老庄研读系列7部、自传及回忆录等4部。
《当代》2023年5期
2023年6月13日,“王蒙先生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举办期间,三十余年前曾合作推出《王蒙王干对话录》的两位作者再度相约对谈,续写当年文坛佳话。这次对话围绕“现代性”与青春、爱情、革命、女性等主题,提供了解读王蒙先生七十年创作的总体视角与独特线索。本期《当代》详尽记录了这次对谈。
中国人的思路(中)
习近平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 《中国人的思路(中)》结合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讨论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民族特色与现代化进程,讨论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影响、焦虑、危机、重生与新的自信。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汉字的产生,一直谈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讨论了中国人的整体主义、泛道德主义、机变谋略、此岸性与乐生观念,进取心与自我调适,中庸理性与精英社会思想,以及中外文化的相异与相通。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人的思路(中)》是王蒙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思考,立意高远,内外成宜,生动流畅,雅俗共赏。
天机·政治·自由
《自由的权利》: 正义论是当代哲学最活跃的领域,但大多数正义理论在它们的理论高度上,却都有着一种严重的缺陷:只是把自己固定在纯粹规范性的抽象原则上,因而远离了正义论的应用范围——社会的现实。 阿克塞尔·霍耐特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他从那些形成于西方自由民主社会的规范要求中,直接获取决定当代社会正义的标准。这些标准在总体上构成了一个不仅是法定的,而且也拥有道德合法性的机制性行动规范的体系。霍耐特先生把这个体系称为“民主道德”。 为在理论上陈述这个庞大体系存在的理由,作者首先证明了西方社会的所有行动领域都有一种实现个人自由要求的特征。他在主要篇章中以黑格尔法哲学的精神和承认理论,展现了作为正义标准的个人自由原则怎么产生于私人关系、市场经济活动和政治公共性等这些社会具体领域。《自由的权利》有着一个要求极高的目标:重新把正义论作为社会分析。 《共和的危机》:是汉娜·阿伦特于1972年出版的一本文集,收入三篇论文(“政治中的谎言”、“公民不服从”和“论暴力”)和一篇访谈录。这些作品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学生暴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70年代前期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性动荡,体现了阿伦特的政治卓识。其中,《论暴力》尤为著名。 阿伦特在书中提出了“权力的每一次衰落都是一次对暴力的公开邀请”、“第三世界不是现实,而是意识形态”等著名论断,对政治学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天机》:全书共分5辑28章,从旧中国的死亡一直写到今天。全书以史带论,夹叙夹议,有理有据,直言耿耿,善心拳拳,机锋处处,卓见比比,忧患沉沉,慧眼灼灼。说的都是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普通百姓最关心最敏感的大问题,是“非常政治”又“非常文学”的王蒙先生对我们党过往执政经验的独具特色的回顾和为政治文明未来之路的绝对建设性的立论建言!
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布礼
中篇小说,只是一种称谓,其篇幅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长篇的体积更大,短篇好似又不足以支撑,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篇小说兼具长篇的社会学容量与短篇的技艺表达,虽然这种文体的命名只是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才明确出现,但三四十年间发展迅速,其中的优秀作品在不同时期或年份涵盖长、短篇而代表了小说甚至文学的高峰。 在新文学的现代部分以及当代部分的前半段,选取了篇幅较短篇稍长又不足长篇的小说。其他的现代时期作家的小说选取同理。 值此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之际,向这一百年来通过文学的表达探索民族深层精神的中国作家们致敬。因有你们的记述,这一百年留下的痕迹会有所不同。
睡不着觉?
《睡不着觉?》是一本关于睡眠的趣史,更是一部哲学小品,采撷著名作家王蒙和著名医师郭兮恒关于睡眠的对谈而成书。 当睡眠问题日益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生命健康时,作家和专家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分享关于睡眠的趣事和见解。王蒙先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讲述自己从少年失眠到老年善睡的有趣经历,由此引述老庄哲学的“心斋”“先睡心,后睡眼”等观点,进而提出“失眠是个伪概念”;郭兮恒教授结合自己从医30余年的经典临床案例分析睡眠这一生物节律,从科学甚至心理学层面消解失眠人群的焦虑。 《睡不着觉?》既是给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的人一本好梦书,也是给油腻的人生一餐提升智慧的心斋。
庄子的快活
《庄子的快活》是王蒙对《庄子·外篇》的解读与阐释。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庄子》一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书。王蒙对庄子的解读融合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现实生活,以文学家的语言对庄子思想进行了现代化的阐释。本书视野开阔,思维跳跃,语言调侃,文风活泼,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纵横捭阖,气势非凡,兼具文学之意味和哲理之思考,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传统经典通俗读本。王蒙带着我们阅读《庄子》,也引领着我们通过《庄子》审视现实生活、反思历史文化;老王使千年庄周活了过来,也在与庄周共舞的现代节拍中,展现了两位智者跨越数千年但却一脉相承的生命智慧和人生态度。
中华玄机
《中华玄机》是《中国天机》的姊妹篇,谈的是主导中国人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中华传统文化。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斯文济世、天下归仁、无为而治、以退为进、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孔孟老庄谈笑风生,古往今来纵横捭阖,书里书外雅俗共赏。既能给国人以文化自信的地气底气浩气豪气,又暗含知行合一、人生精进之指引,还浸透着游刃有余、圆融通达的处世智慧。本书诚为一个部修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范本。
得到:极简老子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老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老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老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七大章,以“学习老子的超常智慧”开篇,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人际关系五大方面切入,以“道:世界和我之间的路”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00条《老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醒来吧,弟弟
表达人民群众对“四人帮”的仇恨,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中国天机(英文)
China,and indeed the world, has changed very rapidly in recent decades. Our world faces more uncertainty ahead, with potential international crises and the threat of war. The world need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ner workings and com-plexities of China. It is my hope that this book, a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can share my experiences and offer insider insight into China's complex recent history from a writer who has seen the wider world and can contribute to the crucial process of greater mutual understanding.
得民心得天下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一书汇编了孟子的言论,是儒家必读经典之一。王蒙运用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切合当今社会生活的主题,贯通孔孟老庄,对孟子思想进行阐释和激活,独具活力和新意。王蒙认为,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这个一就是仁。孟子旗帜鲜明地主张仁与义,具有彻底性与不妥协性。但是,就孟子生活的时代而言,他的主张又过于理性化,强调圣贤垂范,倚重文化和德性的感化作用。此外,孟子的民本思想将希望寄托于精英,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通过批判性地解读《孟子》,王蒙带给我们一幅更加立体的孟子思想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