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

全部
法律
社科
文化
  • 1

    书籍封面

    生育制度

    费孝通

    189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6%

    【李银河导读版。生与不生,都要把游戏规则看懂。】 《生育制度》是一本关于婚育和家庭的社会学经典著作,根据费孝通先生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是费孝通先生的得意之作。生育制度是指男女结为夫妻,把孩子生下来共同抚养成人的一套活动规范。费孝通先生抽丝剥茧般讲透了生育制度的本质,比如:生育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父母的手段;家庭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颠覆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婚姻、生育、家庭等习以为常的看法,对于理解和看待当下的婚育问题和状况,提供了深刻、清醒的视角。

    1898
  • 2

    书籍封面

    厌女(增订本)

    [日]上野千鹤子

    16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7%

    上野千鹤子经典代表作《厌女》全新增订!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1.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2. 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3.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 4.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 5.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1635
  • 3

    书籍封面

    乡土中国(果麦经典)

    费孝通

    137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5%

    清华大学2020新生赠礼,校长邱勇盛赞《乡土中国》是一部饱含家国情怀的经典力作。 梁文道、罗翔、樊登、吴晓波、许知远等点赞推荐。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用通俗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是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社会关系进行的一次根本性的总结。 身处中国,要理解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应当从《乡土中国》开始。

    1370
  • 4

    书籍封面

    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雷德·戴蒙德

    133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7%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斜倾,文明的进步的确助推了文化、技术和组织的先发,但同时也导致了细菌的侵袭和船坚利炮对文明的致命摧毁,也就是说,种族决定论和西方文明优势论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西方国家可以统治世界百年之久。是环境与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此外,戴蒙德从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颠覆了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疑问,为我们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深耕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到关注人类社会与命运的思想者,戴蒙德从科学、历史、社会的交叉点探究地理、人类与未来,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公共知识分子传统的转向——从专业性转向思想性,他依仗多学科的视角和丰富的游历经验,追思人类历史的发展路径,从中寻找经验与教训,试图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1336
  • 5

    书籍封面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吴毅

    109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0%

    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

    1096
  • 6

    书籍封面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梁晓声

    98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5%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经典力作,聚焦中国社会的常青树作品。 作者根据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群特征、普遍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点,将中国社会的构成归类为多个阶层,并以平民视角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现象及潜在问题,从现实和精神两方面对社会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在历史事件的共振中引发读者共鸣,给读者深刻的启发,为人们理解当下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照,展现出“人民作家”的社会关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的阶层焦虑成为时代中个体的隐痛,本书浮世绘般的描述帮助读者在时代中找准自我定位,让读者能在阅读经典书籍中拓展视野的宽度,细品思想的深度,回味历史的厚度,体会情感的温度,学会积极应对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加从容、乐观地生活。

    984
  • 7

    书籍封面

    法治的细节

    罗翔

    87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2%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875
  • 8

    书籍封面

    周易说什么

    韩鹏杰

    76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9.8%

    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从头到尾讲透《周易》六十四卦。 全书分为总论、分论两部分。总论为《我之周易观》,讲述周易的成书、脉络和内在逻辑。分论逐一讲透《周易》卦象:乾卦是等待时机,坤卦是隐忍含蓄,蒙卦是言传身教…… 每一篇都轻松简短,五分钟就能看完。无需花大把时间钻研学习,只需在零碎的时间里翻开一页,就能随时随地读懂《周易》。

    762
  • 9

    书籍封面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许倬云

    7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1%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 这本《万古江河》即心怀中国文化的著名史家许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在对这各个超越王朝、政权的长时段文化圈的叙述中,中国文化和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许先生围绕国家体制与时代特色,思想、宗教与文化变迁,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民间社会与信仰世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变,对外关系及与他者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在在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族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流,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还与“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

    710
  • 10

    书籍封面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69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5%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691
  • 11

    书籍封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5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国内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综合服务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单行本系列》的供稿单位。负责全国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委员长会议的会务工作;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承担拟定有关议案草案等职能。

    515
  • 12

    书籍封面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日]上野千鹤子 [日]田房永子

    49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6%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495
  • 13

    书籍封面

    第二性(合卷本)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47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7%

    “我认为作为女性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每个女人都应该学习一些女性主义的知识。(梁文道)”《第二性(合卷本)》《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第二性(合卷本)》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第二性(合卷本)》《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478
  • 14

    书籍封面

    智人之上 ——从石器时代到 AI 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以]尤瓦尔·赫拉利

    47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6%

    在过去10万年里,人类建立大型合作网络,以此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人类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如此智慧,为什么却总是倾向于自我毁灭?我们为什么走到了生态和技术自杀的边缘?当非人智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人类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文字书写,再到人工智能,《智人之上》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邀请我们思考信息与真相、神话与官僚制度、智慧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 如果我们拓宽视野,看看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更了解今日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475
  • 15

    书籍封面

    圆圈正义: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

    罗翔

    4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8%

    《圆圈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的49篇随笔文章,分为“圆圈正义”“何谓榜样”“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身负权力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生命的尊严”“心怀永恒活在当下”七大部分,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特有的坦诚、自省而尖锐的笔调,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本书不仅启蒙读者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在于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450
  • 16

    书籍封面

    菊与刀(果麦经典)

    本尼迪克特

    37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1%

    本书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受教育。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质、战争宣传、家族关系等的不同观念。《菊与刀》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成功也证明了《菊与刀》对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从此,西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也揭开了序幕。

    377
  • 17

    书籍封面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尤瓦尔·赫拉利

    34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3%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饥荒和战争基本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342
  • 18

    书籍封面

    洞穴奇案

    [美]彼得·萨伯

    33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5%

    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最初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最终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 富勒的案例设计精巧,为论证的多向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为各种观点交战的场地。案例本身,连同虚构的法官陈词由此成为法学初学者探讨重要法律原则的必读文本,本书同时也作为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而备受推崇。

    332
  • 19

    书籍封面

    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

    [韩]孙希定 [韩]林允玉 [韩]金智惠 编 [韩]崔至恩 等著

    3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我们坚信,‘更多的声音’永远是通向全新世界的路径。” 2015 年,由韩国女性劳动者会策划并创作了一档女性主义播客“乙们的驴耳”,后邀请女性主义理 论研究学者、作家孙希定作为播客主播。本书精选该播客节目的热门内容“大众文化与性别”集结成书,在韩国正式出版后迅速引发关注,并成为当年图书网站的年度非虚构作品之一。 本书以“娱乐解剖”作为方法,彻底拆解“韩娱”奇观背后的“厌女”病灶,开出犀利的体检报告和解毒指南,每一句都是炮轰父权制大众文化的粉红炸弹。同时,本书也是一份从性别视角出发的当代娱乐文化警世录,更是对其他可能性的期待与召唤:在对文化工业的审慎观看与批判性思考中,新的视角,新的叙事,终将到来。

    325
  • 20

    书籍封面

    法律的悖论

    罗翔

    32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8%

    《法律的悖论》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普法新作。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非常合理?这都是因为法律中存在着似非而是的悖论。法律中充满着悖论,有些是真悖论,有些是假悖论。罗老师在书中通过14个经典案件,辨析了法律与案件中的盲区,帮助我们看清法治的核心。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走出偏见与独断,接受多元与包容。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