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
沈志华(1950年4月—), 男,北京人,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兼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28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8%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是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一个新的起点。以中俄两国现存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朝鲜战争起源及中国参战问题作了缜密的思考和探讨,不仅颠覆了曾为人们所熟知的种种叙述与结论,也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揭示了中苏同盟及中国入朝参战这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全3册)
13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9%
全景展现苏联74年兴衰史,强调制度缺陷、领导人决策与外部压力的综合作用。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
1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一书,收录了沈志华发表过的九篇关于中国1956—1957年的历史专题论文,这些论文独立成篇,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与以往研究这段历史的论著相比,该书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全8卷)
7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8%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是以中央情报局为主的美国情报机构收集的中国情报以及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报告。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主要、最核心的情报机构,因此这些情报档案原是美国的最高国家机密。直至2004年,这些情报档案才开始陆续解密。作为中国国内第一部以美国对华情报为主题的译著,本套书有三大特点:第一,档案来源广泛,包括纸质文本、数据库和缩微文献;第二,以绝密、机密的“特别国家情报评估”和“国家情报评估”为骨架,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冷战时期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认知、分析、评判和预测;第三,由国内知名学者撰写的各编“导论”,不仅概述了本编收录文件的种类、来源和内容,而且对文件判断的准确程度及其原因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套书的原始文件材料始于2005年中国学者有计划的搜集,其翻译、整理和研究的课题
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5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4%
《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分三编:第一编冷战的起源和爆发(1945-1953);第二编冷战的扩展和延续(1954-1969);第三编冷战的转型和终结(1970-1991)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老师们过去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在有限的篇幅中描绘了当代国际关系史(1945—2010)的发展脉络,论文都是刊物已经发表过的文章。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全十二卷)
36人今日阅读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全 12 卷,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 主编,收入 1945 年至 1991 年俄罗斯解密档案共计 2637 件,有些文件是世界上仅存的孤本,及上世纪曾被俄国某些档案馆解密开放,旋即又被深藏的档案。 内容涵盖中国各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美苏国共关系问题、朝鲜战争,甚至还有中苏关系变冷双方领导人写信骂战等,将中苏关系档案一网打尽,还附有主编所做的研究性导论和编选者的考据、诠释,为学术界和想了解二战以后至苏联解体期间中苏关系内幕的人士提供一套弥足珍贵的一手史料。
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上册)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8%
中苏同盟的建立、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苏联调整对华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蜜月期、中苏在内外政策的上分歧及两国领导人之间难以弥合裂痕的出现等。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新近公开的中国外交部档案和一些外交官、当事人的访谈,描绘了中苏由建立同盟到蜜月期到出现裂痕的历史过程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5%
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著作。 作者以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为支撑,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的角度,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在中国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同时也对中苏分裂时期有关专家问题的一些争论做出了客观的评判和解释,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第三版)上下册
12人今日阅读
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极具可读性。
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上下册)
11人今日阅读
中苏同盟的建立、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苏联调整对华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蜜月期、中苏在内外政策的上分歧及两国领导人之间难以弥合裂痕的出现等。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新近公开的中国外交部档案和一些外交官、当事人的访谈,描绘了中苏由建立同盟到蜜月期到出现裂痕的历史过程
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10人今日阅读
以多国档案(中、俄、美、韩)为基础,还原中国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揭示斯大林、毛泽东与金日成的三方互动,剖析中国参战的动机、代价及其对中苏关系、东亚冷战秩序的深远影响。
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
8人今日阅读
收录沈志华十场经典演讲,主题涵盖冷战起源、中苏关系、朝鲜战争、苏联解体等。以通俗语言解析学术研究,结合档案揭秘与历史反思,展现大国外交的复杂逻辑与教训。
冷战中的盟友——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
8人今日阅读
系统梳理社会主义阵营(中、苏、东欧、朝鲜、越南等)内部的合作与冲突,探讨“兄弟国家”关系的实质。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同盟和政治控制案例,揭示阵营内霸权结构与民族主义的矛盾。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第10卷
7人今日阅读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以下称《选编》)是一部从我们所搜集到的有关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原始档案资料选编而成的大型文献集。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俄国陆续解密并公布了苏联时期自1917年十月革命至1991年底70余年间大量历史档案,引起国际理论界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我国史学界对这些档案材料也极为重视,尽其所能地展开了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1995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成立《选编》课题组并于同年8月将《选编》作为院“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项目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各方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极简资治通鉴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0%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首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对历朝历代的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有详尽的记载,毫无疑问是中国史学的一个学术顶峰。《极简资治通鉴》一书,秉承“让普通人读完、读懂”宗旨,对卷帙浩繁的原著进行了精选精译,汇集中华传统历史智慧精华,普及仁君贤臣的修身处世之道,可以启迪思想,是管理者的必读之书。
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
4人今日阅读
通过1948年苏南决裂事件,分析斯大林与铁托在意识形态、民族利益和阵营领导权上的矛盾。探讨南斯拉夫独立道路对东欧卫星国的冲击,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异端”处理的模式。
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一册)
4人今日阅读
《续资治通鉴》为清代著名史学家毕沅所著。鸿篇巨帙,有功学林。全书二百二十卷,计二百三十万千余字。上承《资治通鉴》,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编年体形式,贯穿宋、辽、金、元四朝,共四百零八年之史事。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
4人今日阅读
聚焦二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演变,结合解密档案分析斯大林时期苏联对美欧政策的战略调整,探讨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的博弈如何推动冷战格局形成。重点论述苏联在东欧扩张、对华政策摇摆及柏林危机等关键事件中的决策逻辑。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第1卷)
3人今日阅读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是以中央情报局为主的美国情报机构收集的中国情报以及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报告。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主要、最核心的情报机构,因此这些情报档案原是美国的最高国家机密。直至2004年,这些情报档案才开始陆续解密。作为中国国内第一部以美国对华情报为主题的译著,本套书有三大特点:第一,档案来源广泛,包括纸质文本、数据库和缩微文献;第二,以绝密、机密的“特别国家情报评估”和“国家情报评估”为骨架,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冷战时期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认知、分析、评判和预测;第三,由国内知名学者撰写的各编“导论”,不仅概述了本编收录文件的种类、来源和内容,而且对文件判断的准确程度及其原因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套书的原始文件材料始于2006年中国学者有计划的搜集,其翻译、整理和研究的课题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第三版)上册
3人今日阅读
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极具可读性。
金门:内战与冷战:美、苏、中档案与研究
3人今日阅读
金门:内战与冷战:美、苏、中档案解密与研究》根据新近解密的美国、前苏联、中国大陆和台湾档案,以及日记等大量的历史资料,对20世纪40年代以来围绕金门发生的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事件,进行了多角度的全新解读,剖析深刻,见解精辟,对于探究金门炮战前后四十年的历史真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
3人今日阅读
本书作者在多年来挖掘和整理了大量有关中苏关系的俄国档案和中国地方档案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述1950~19 [1]60年代中苏关系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希冀真实地反映这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真相。
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一部关于苏联共产党从产生到解散共93年充满风雨变幻历程的实录性史书。该书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以苏联国内公开发表和出版的资料为基础,客观地向人们展示了苏联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其中很多是第一次翻译成中文的材料。同时本书收录多幅历史照片以及作为附录的苏共领导机构沿革及领导成员变动表,也是极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
2人今日阅读
沈志华、梁志主编的《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是有关美国情报机构自1948~1976年问对中国各种情报刺探、收集、整理、分析的通俗介绍与解说。《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的原始文件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是最近这些年逐渐解密的档案的一部分。为适应国内一般读者阅读、使用,全书大致分中国内战、内政经济、外交留来、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台海风云、中苏与中印冲突、朝鲜战争与援越抗美等十几个大类,并分别对这些情报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幕后故事,如中国政府出兵朝鲜、中国原子弹与氢弹试制、中国的土地改革、合作化与人民公社、知识分子改造与反右、大跃进运动、“文革”等,予以了通俗、生动的述说,且适当加以点评,从而方便广大读者的阅读、理解。此外,书中还配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这就更使《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具有图文并茂之效。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
2人今日阅读
写的是苏联建国初期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战时共产主 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下册)
2人今日阅读
中苏同盟的建立、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苏联调整对华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蜜月期、中苏在内外政策的上分歧及两国领导人之间难以弥合裂痕的出现等。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新近公开的中国外交部档案和一些外交官、当事人的访谈,描绘了中苏由建立同盟到蜜月期到出现裂痕的历史过程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
2人今日阅读
研究中苏同盟形成的历史背景(1949-1953),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过程及其对远东地缘政治的冲击。结合朝鲜战争背景,探讨中苏合作如何重塑亚洲冷战边界。
冷战启示录: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
1人今日阅读
目前,中美关系处于两国关系正常化四十几年以来最紧张、最危急的状况。中美关系是否已经或终将进入“New Cold War”状态?目前的状态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其结果如何?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压力?对于这些问题,不仅中各部门都在思考,学界各领域也必须做出回答。作为历史学者,特别是专门研究冷战国际史的学者,更是责无旁贷。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组织本校及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在以往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十五篇专题报告,分欧洲和亚洲冷战的起源、美苏太空及核武器竞争、美国的心理战和经济冷战、美苏在欧亚非大陆争霸、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转型等几个方面,考察和分析了美苏双方在冷战形成和发展中的战略、策略及其胜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第2卷)
1人今日阅读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是以中央情报局为主的美国情报机构收集的中国情报以及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报告。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主要、最核心的情报机构,因此这些情报档案原是美国的最高国家机密。直至2004年,这些情报档案才开始陆续解密。作为中国国内第一部以美国对华情报为主题的译著,本套书有三大特点:第一,档案来源广泛,包括纸质文本、数据库和缩微文献;第二,以绝密、机密的“特别国家情报评估”和“国家情报评估”为骨架,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冷战时期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认知、分析、评判和预测;第三,由国内知名学者撰写的各编“导论”,不仅概述了本编收录文件的种类、来源和内容,而且对文件判断的准确程度及其原因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套书的原始文件材料始于2007年中国学者有计划的搜集,其翻译、整理和研究的课题
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
1人今日阅读
冷战时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这些事件及其处理结果对战后国际关系演进乃至许多国家的发展道路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冷战对峙中西方阵营之首的美国,在绝大多数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关键性角色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冷战时期美国政府重大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书意在充分利用美国等国家的最新解密档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从全球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双边关系问题三个层次上探讨冷战时期美国的重大外交政策。在纵向上尽可能均衡地关注从杜鲁门到尼克松政府的重大外交政策,在横向上则力争囊括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在政治、经济、军事、隐蔽行动、情报和危机谈判等领域的重大决策。最终,在多边多国解密档案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或揭示出一系列新的历史细节,甚至历史真相,或针对人们所熟悉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第4卷
1人今日阅读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以下称《选编》)是一部从我们所搜集到的有关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原始档案资料选编而成的大型文献集。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俄国陆续解密并公布了苏联时期自1917年十月革命至1991年底70余年间大量历史档案,引起国际理论界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我国史学界对这些档案材料也极为重视,尽其所能地展开了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1995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成立《选编》课题组并于同年8月将《选编》作为院“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项目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各方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
1人今日阅读
专题研究中苏同盟对朝鲜战争进程的影响,重点讨论苏联对华军事援助、志愿军作战指挥权的争夺,以及战争期间中苏关系的微妙变化,揭示冷战初期两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与博弈。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第5卷
1人今日阅读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以下称《选编》)是一部从我们所搜集到的有关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原始档案资料选编而成的大型文献集。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俄国陆续解密并公布了苏联时期自1917年十月革命至1991年底70余年间大量历史档案,引起国际理论界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我国史学界对这些档案材料也极为重视,尽其所能地展开了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1995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成立《选编》课题组并于同年8月将《选编》作为院“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项目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各方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第28卷
1人今日阅读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以下称《选编》)是一部从我们所搜集到的有关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原始档案资料选编而成的大型文献集。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俄国陆续解密并公布了苏联时期自1917年十月革命至1991年底70余年间大量历史档案,引起国际理论界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我国史学界对这些档案材料也极为重视,尽其所能地展开了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1995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成立《选编》课题组并于同年8月将《选编》作为院“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项目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各方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五册)
1人今日阅读
《续资治通鉴》为清代著名史学家毕沅所著。鸿篇巨帙,有功学林。全书二百二十卷,计二百三十万千余字。上承《资治通鉴》,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编年体形式,贯穿宋、辽、金、元四朝,共四百零八年之史事。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第1卷
1人今日阅读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以下称《选编》)是一部从我们所搜集到的有关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原始档案资料选编而成的大型文献集。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以来,俄国陆续解密并公布了苏联时期自1917年十月革命至1991年底70余年间大量历史档案,引起国际理论界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我国史学界对这些档案材料也极为重视,尽其所能地展开了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1995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成立《选编》课题组并于同年8月将《选编》作为院“九五”重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项目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各方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白话续资治通鉴(第三册)
1人今日阅读
《续资治通鉴》为清代著名史学家毕沅所著。鸿篇巨帙,有功学林。全书二百二十卷,计二百三十万千余字。上承《资治通鉴》,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编年体形式,贯穿宋、辽、金、元四朝,共四百零八年之史事。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第三版)下册
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极具可读性。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第6卷)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是以中央情报局为主的美国情报机构收集的中国情报以及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报告。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主要、最核心的情报机构,因此这些情报档案原是美国的最高国家机密。直至2004年,这些情报档案才开始陆续解密。作为中国国内第一部以美国对华情报为主题的译著,本套书有三大特点:第一,档案来源广泛,包括纸质文本、数据库和缩微文献;第二,以绝密、机密的“特别国家情报评估”和“国家情报评估”为骨架,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冷战时期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认知、分析、评判和预测;第三,由国内知名学者撰写的各编“导论”,不仅概述了本编收录文件的种类、来源和内容,而且对文件判断的准确程度及其原因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套书的原始文件材料始于2011年中国学者有计划的搜集,其翻译、整理和研究的课题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第8卷)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是以中央情报局为主的美国情报机构收集的中国情报以及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报告。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主要、最核心的情报机构,因此这些情报档案原是美国的最高国家机密。直至2004年,这些情报档案才开始陆续解密。作为中国国内第一部以美国对华情报为主题的译著,本套书有三大特点:第一,档案来源广泛,包括纸质文本、数据库和缩微文献;第二,以绝密、机密的“特别国家情报评估”和“国家情报评估”为骨架,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冷战时期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认知、分析、评判和预测;第三,由国内知名学者撰写的各编“导论”,不仅概述了本编收录文件的种类、来源和内容,而且对文件判断的准确程度及其原因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套书的原始文件材料始于2013年中国学者有计划的搜集,其翻译、整理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