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出生于德国,作家,诗人。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曾获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62年8月9日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悉达多(果麦经典)
407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4%
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与好友侨文达一道跟随沙门修行。在舍卫城他们聆听了佛陀乔达摩的教义,侨文达选择追随乔达摩,悉达多则继续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结识名妓迦摩罗,并开始追逐情欲和名利,直至对一切产生厌倦。他再次抛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河边,在绝望的瞬间,他听到河水的声音……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267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4%
这是一场在炽烈夏日里绽放的生命狂欢! 德国文学巨匠黑塞用魔幻笔触勾勒出画家克林索尔生命中最后的燃烧岁月。 当死亡阴影悄然逼近,这位艺术家在意大利艳阳下狂饮作画,用镉黄与朱红涂抹出超越生死的绚烂。 黑塞将东方哲思注入欧洲灵魂,邀你共赴这场色彩、美酒与诗歌交织的哲思盛宴。 在酩酊的星空下,见证一个天才如何用调色板对抗虚无,在盛夏光年里完成对生命最壮美的谢幕。 本书精心收录黑塞四部深邃短篇与一部诗歌散文集,内容丰度远超常规版本。 文前6页精美插画,并独家复刻黑塞本人创作的原版手绘插图,带领你步入作家亲手描绘的斑斓心灵秘境,全方位沉浸于黑塞的艺术世界,开启夏日灵魂之旅!
悉达多
162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5%
你是否渴望一场颠覆认知的精神冒险? 《悉达多》是诺奖得主黑塞的哲思经典,讲述贵族少年悉达多挣脱命运枷锁的千年追问。 他抛下优渥生活苦修冥思,沉沦欲望深渊又幡然醒悟,最终在摆渡人指引下聆听河流的永恒密语。 这不是简单的修行故事,而是一场撕开人性真相的震撼之旅。 当财富、情爱、权力皆成泡影,真正的安宁竟藏在最平凡的波纹里。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果麦经典)
134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2%
全书包含两个部分。《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是黑塞创作于1919年的中篇小说。彼时一战刚刚结束,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千万士兵、战俘和民众,从多年僵化统一的顺服中,回归既向往又恐惧的自由。有些年轻人在童年时被战争拖走,现在“回归”了,却必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现实世界。而对于黑塞这样的“老人”,那些曾被高度认同的世界观已成了可笑荒唐的明日黄花。一切都变得可疑,令人不安惶恐。在这样一个夏天,一个告别的夏天,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弥漫南方阳光与葡萄酒香气的日子,画家克林索尔化身李太白,与他的好友杜甫、路易、亚美尼亚占星师,一同漫游,饮酒,辩论。最终在夏末,用尽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了最终的画作。第二部分《漫游》是黑塞创作的散文和诗歌集。
荒原狼(果麦经典)
7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2%
《荒原狼》是黑塞出版于1927年的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它是赫尔曼·黑塞以对主人公哈里·哈勒的考察,力求揭示和解决其本人与大众文化、工业社会和权力阶级的冲突以及深层心理危机的文学表达。小说在创造性的多重视角间切换,匿名出版人、一本名为《论荒原狼》的手册、哈里本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市民社会图景,以及游离期间的边缘人荒原狼。
在轮下
56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5%
黑塞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53种语言,有742种译本,疯狂卖出1.4亿册,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出生于小城的汉斯自幼天赋过人,学习成绩优异。通过州试的他得以进入神学院学习。在神学院,不善言辞的汉斯形单影只,经常独自上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赫尔曼,两人意气相投,相谈甚欢。与认真听话的汉斯不同,赫尔曼生性叛逆,屡屡与老师发生言语冲突,因此被学校开除。之后,汉斯倍感孤独,压抑的生活让他无所适从,大病一场后他选择退学回家,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人……
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果麦经典)
54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2%
本书是德国作家黑塞的读书随笔精选集。 黑塞写书、爱书,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一生写了3000余篇书评,思考读书的目的与过程、人与读书的关系,也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 他认为读书必须走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阅读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忘却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们自己的生活。 黑塞强调书与自我的内在统一,他的文学评论不是客观的分析,而是经过内化后从中超拔出来的“随感”。在这本书里,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读者的心境去谈“读书”,在这我们能透视黑塞如何将书籍世界化为自我世界,从而建立适合自己脾性的书目。
精神与爱欲(果麦经典)
40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4%
《精神与爱欲》(Narziß und Goldmund)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写作于《德米安》《悉达多》《荒原狼》之后。小说讲述了两个才华横溢但天性迥异的青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一生。玛利亚布隆修道院的年轻学者纳尔齐斯天资出众、才华过人,一直严于律己,秉持着成为一名崇尚逻辑与理性的神学家的理想,而作为新人入学的歌尔德蒙原本秉承父亲的愿望希望成为一名修士,但偶然中发现了世俗生活的乐趣。二人虽然被对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但天性的差异使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歌尔德蒙以少年之躯游历四方,品尝了爱情与感官之乐,学习了雕刻的艺术,熬过瘟疫与死神。多年过去,歌尔德蒙因偷情而被投入牢房,却在行刑前被那个一直活在灵魂里的故人所救,两段生命历史终又交织在一起……
德米安(果麦经典)
34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4%
《德米安》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1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读者将伴随少年埃米尔·辛克莱的成长,经历复杂世界的诱惑,品尝孤独、胆怯、彷徨、叛逆,渴望爱情与友谊,陷入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怀疑,直到遇见同龄人德米安,在他的影响下,一步步寻得答案,走向成熟。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黑塞精选集)
30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8%
“黑塞精选集”收入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不同时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轮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悉达多》《荒原狼》《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的故事始于辛克莱尔的少年时代。从家庭的“光明世界”进入学校后,辛克莱尔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令他备感不安和困惑的“另一个世界”。德米安的适时出现,拯救了辛克莱尔,并在以后的成长中,引领他走过世上最为艰难的路——自我实现之路。
精神与爱欲
29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5%
在战火与精神虚无交织的欧洲,黑塞用《精神与爱欲》编织了一曲关于人性两极的璀璨寓言。 理性至上的修士纳尔齐斯与狂放不羁的艺术家歌尔德蒙,一个如冰原般冷峻,一个似野火般炽烈,在中世纪修道院的穹顶下相遇。 当禁欲的智性邂逅流浪的感官,他们的灵魂碰撞出颠覆性的火花——这场对抗与交融的旅程,既是黑塞对生命本质的诗意叩问,也是每个现代人在秩序与自由间挣扎的永恒镜像。 黑塞借荣格心理学与东方哲思,将自我救赎化为一场惊心动魄的美学实验,邀你见证:真正的伟大,或许始于承认灵魂深处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走入宁静蔚蓝的日子
25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6%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为了治疗自己的抑郁症,离开德国,隐居瑞士提契诺州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后,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后创作出的38篇随笔诗歌作品集,并精选收录了其同时期创作的多幅插画。黑塞在提契诺将观照自然之美作为自我疗愈的实践,此举成为全球青年修炼的榜样,此作也成为自我疗愈的指导性文本。
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
22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0%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浪漫派代表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自然疗愈诗画文集,收录他有关田园活动、营造家园主题的珍贵随笔、诗歌和画作。 对于黑塞来说,这些随笔与诗歌,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他生存的必需——借田园劳作治愈自己的抑郁,他在宁静里与心同坐,种下一个不慌不忙的自己,重构心灵秩序,收获“慢的自由,深的寂静”。 他在独处中观察世界,在沉静中听见心声。那些写给清晨与黄昏、树木与湖水的文字,浸润着每一个追求内心平和的人。安静生活也可以丰盛自由。一个人,也能活成自己的宇宙。
悉达多(黑塞精选集)
13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黑塞精选集”收入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不同时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轮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悉达多》《荒原狼》《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 《悉达多》的故事始于少年悉达多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从家庭中叛离,开始了寻觅真正自我的曲折人生。体验过不同的思想,经历过爱欲、权势、财富的诱惑,也罹遇过所爱之人的失去,悉达多从奔流不息的河水中,从撑船渡人渡己的生活中体悟到那独属于自己的生命智慧。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13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6%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一个理性,一个感性, 他们如太阳和月亮,如陆地与海洋, 一旦相遇,他们就注定会相互吸引、相互促进或互相毁灭。 但纳尔齐斯告诉歌尔德蒙,他们的使命不是要走到一起, 而是相互认识,并学会尊重对方的天性。 因为,区别于他人的天性是他所珍视的, 一个人只有尽其天赋所能去努力实现自我, 才能做他可以做的崇高和有意义的事。 黑塞能够以比在《荒原狼》中更为超然世外的姿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人的合理的存在方式这一命题上。他在试图寻求人性的更完美的出路。—— 吴晓东(北大中文系教授)
悉达多
10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4.3%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黑塞的代表作。这部抒情诗般的小说,讲的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印度年轻人的成长、发展、成熟,通过毕生的探索、发现直至垂暮之年终于实现理想的漫长过程,是全世界知名的“成长小说”。不论语言还是表现手法,简约如同素描或速写,唯求情到意达为止。20世纪60年代,黑塞逐渐取代海明威,成为当时美国大众的文学偶像,他的作品为战后美国读者提供了心灵解析与重构的新动力,对于美国垮掉派、嬉皮士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玻璃球游戏
9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9%
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成了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由于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上升,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民众做出贡献的。于是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8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4%
这是黑塞的一部自传式中篇小说。讲述了精神苦闷的画家克林索尔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夏天,他与朋友们一起吟诗作乐、画下作品、攀爬山峦,一起游玩山水。克林索尔在此期间创作了自画像,之后便疯了。等到夏天过去,克林索尔的死讯传来,让他的朋友们感到震惊,这便是他最后的夏天。 由于中篇小说篇幅有限,本书后半部分为黑塞的诗集。
鸢尾花(“浪漫主义的自由骑士”黑塞,兼具诗意与哲思的故事)
8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6%
本书是黑塞短篇童话故事集。黑塞与茨威格相似,青年时代成长于19世纪末科技大发展的乐观主义中,不料中年历经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逐渐怀疑起欧洲理性精神与科学技术的有限性。归结于个体之上,在“上帝已死”,科技又在战争中唯以残虐面孔示人的情况下,孤单个体何为?人生有什么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绵亘在一代知识人的心中。 黑塞的经典作品《荒原狼》等都在表达或回应这些问题,本书也不例外。《鸢尾花》中安塞尔姆用尽一生都在追寻那生命最初的甜香;《诗人》中韩复为了研习诗艺而背井离乡;《奥古斯图斯》拥有人见人爱的本领,却总是惘然若失……黑塞对欧洲充满了失望:《欧洲人》嘲讽欧洲自负的理性精神,《来自外星的奇怪信息》揭露战争的残酷,《周幽王》等篇展示了他对神秘东方的兴趣。 除黑塞在十岁时创作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两兄弟》风格不明显外,绝大部分篇目有着典型的“黑塞风格”。
在轮下(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
8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8%
不甘心被生活推着走,就是夺回人生主动权的开始! 一个是被寄予厚望的“乖巧学生”;一个是总让人头疼的“天才诗人”。 一个曾认为满分的试卷、优异的成绩、古老的名校、光鲜的职业、崇高的地位就是人生的 “正确答案”,殊不知生命中更为珍贵的东西正在消逝; 一个却觉得热烈的诗歌、辉煌的艺术、瑰丽的想象、壮美的自然、自由的灵魂才是人生的真谛,并为此陷入无尽的愁闷与反抗之中。 当“乖巧学生”与“天才诗人”相遇,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思想的碰撞下,生活的真相终于显露——成为你自己! 写给每一个不甘被世俗的车轮推着前行,想要做回自我的灵魂!翻开《在轮下》,和黑塞一起,夺回人生主动权!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黑塞精选集)
7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4%
埃米尔·辛克莱自觉生活在温暖而美好的光明世界,原来却只是谎言。 他渴望解脱,却无法向任何人开口。 而德米安的出现,帮助他直面这些人生的困境。 孤独、胆怯、彷徨、叛逆,每天纷至沓来,他却已经有勇气面对这一切……
黑塞四季诗文集
7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6%
赫尔曼·黑塞一直和自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他从四季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构思精巧的诗歌和散文。乌尔丽克·安德斯精心选编了这些精彩的篇章,展现出黑塞对四季特有魔力的独特洞察:春天万物复苏的急切,夏日景色的繁盛华美,秋天色彩的绚丽变幻,以及冬日雪景的沉思静谧。黑塞全心全意地醉心于观察并描绘他周围的自然及其变化。他优美的文字年复一年地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季节。
作家榜名著:悉达多
5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6%
古印度贵族少年悉达多,在无花果园的玫瑰小径上漫步沉思。 自出生以来,悉达多就拥有了大多数人渴望的成功:显赫的家世,聪慧的头脑,父母的爱护,朋友的追随,异性的倾慕…… 但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悉达多内心充满困惑,渴望洞悉人生真谛。刚刚,他做了一个决定:放下眼前的一切,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翻开本书,跟随悉达多,踏上灵性开悟的智慧之旅,成为更好的自己。
荒原狼
5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3%
哈里·哈勒尔是一个性格孤僻、离群索居的中年男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一本《论荒原狼》的小书,他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拥有人性与狼性的荒原狼。为了摆脱痛苦和孤独,他在酒馆买醉,陆续结识了赫尔米娜、帕勃罗和玛利亚。他沉浸在感官游戏之中,似乎忘却了所有烦恼。当哈里处于崩溃边缘,他来到了魔术剧院。在这个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地方,他看到了种种分裂的人格与压抑的自我。通过这番经历,他意识到自己并不该刻意将人性与狼性对立,而该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最终,哈里摆脱了绝望,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
黑塞童话(果麦经典)
5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7%
还记得第一次听童话的时刻吗?是爷爷奶奶在秋日午后的“很久很久以前”,还是爸爸妈妈临睡前为你读的故事?长大之后才发现,对待生活的方式中蕴含着这些童话的影子:勇敢、坚韧、善良、坦诚……黑塞的童话,同样具有这些特质,同时,又有很多不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用诗意的语言解构童话,如电影脚本般,呈现全世界童话故事的另一面,呈现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在构建童话,也在呈现生活的真相。勇敢的成年人,请翻开这本《黑塞童话》。
悉达多
4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经典代表作 ★西方青年学生人手一册的人生之书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共鸣,追寻生命真义的精神之旅 【作者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此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悉达多》叙述一个婆罗门贵族青年寻求人生真谛的一生。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沙瓦梯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卡玛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卡玛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黑塞童话集(黑塞文集)
4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4%
本书收录了黑塞的二十篇童话作品,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也见证了他的人生轨迹。黑塞的童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却同时深受东西方童话传统的影响。从他十岁时创作的《两兄弟》,到他1933年写就的最后一篇《鸟儿》,它们见证了黑塞试图运用这一体裁记录自己身为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尝试。与同时代的很多欧洲作家一样,黑塞密切关注着周遭发生的一切: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质主义的兴起、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的腾飞和衰退……凡此种种,以及他个人所经历的创伤、疑问和梦想,都在艺术童话的世界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悉达多
4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9%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代表作。它并非是佛陀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人追寻自我、叩问生命意义的精神历程。主人公悉达多的经历,象征了人生的九个阶段: 作为婆罗门时,他追寻的是知识;作为沙门时,他追寻的是苦行;作为觉悟者时,他追寻的是自修;作为享乐者时,他追寻的是色欲;作为富人时,他追寻的是贪婪;作为底层人时,他面临的是危机;作为摆渡者时,他追寻的是倾听;作为父亲时,他追寻的是爱;作为觉悟者时,他质询的是超越。 黑塞说,人真正的职责,是找到自己的路。悉达多就是那些寻求自我之真理的人中的一个。
黑塞书信集
4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3%
“不要随波逐流,我们在世间最重要的事是成为自己!”聆听黑塞,成为自己。经历三次婚姻、克服创作危机、穷困潦倒时还不忘救济朋友、失去祖国……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一切细节都在这里。 译者从黑塞自1892年到1962年长达70年的书信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278封信件,主要包括黑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家庭与思想的变化,追求、奋斗、创作的历程,与父母、妻儿、姐妹的日常信件,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与同时代大家如茨威格、罗曼•罗兰、托马斯•曼等人的交往,对个体与集体、写作、文学、时事、战争、社会的观察和见解等,这些书信见证了黑塞从少年到老年的生平与经历,也呈现出半个多世纪历史交替与文化变迁的轨迹。 在这些信件中,黑塞有时谈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看法,有时发表对社会问题的意见,有时则以散文的语言描绘自然风景、抒发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流畅生动。这些信件将黑塞还原放置于他所处的时代,立体呈现其与同时代人交错的精神世界。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4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4%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引路人……《德米安》1919年首版,最初作者署名为埃米尔·辛克莱,作品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进巨大反响,其受人欢迎的盛况唯有上个世纪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能够与之媲美。
荒原狼(译文经典)
4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9%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彼得·卡门青德
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1%
《彼得·卡门青德》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成名作。彼得·卡门青德是瑞士山区的农家少年,进城念完大学,涉足上流社会,因不能适应都市生活,返归自然。他重演了卢梭半是大胆勇敢、半是多愁善感的反抗。卡门青德写过唯美主义的诗篇,读了莎士比亚、歌德和凯勒后,便把那些不成熟的幻想产物付诸一炬。他跋山涉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和谐。他研究文艺复兴史,崇尚人文主义精神,追随救孤济贫的圣方济各的足迹,接近下层人民,最后重返山村。
悉达多
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3%
《悉达多》并非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万千个人会经历的一生。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语言充满诗性和智慧,细细品读,会有深刻感悟,让你发现、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3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3%
故事发生在一战刚结束时,世界尚且留存着混乱的秩序,人们的内心惶惑不安,不知该如何与自由相处。克林索尔,这位在光阴流转中努力把握生命意义的画家,借由黑塞之手,成为了求索者的化身。在这个由战争撕扯然后被重重抛下的世界,克林索尔与他的朋友们——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一起寻找内心的安宁,并试图通过艺术来解答生活的疑问。 透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见证赫尔曼·黑塞对生命、艺术和自由的探索,更能看到他如何用一部中篇小说,将个人经历与时代洪流融为一体,展现独特视角下的精神世界。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3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4%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围绕着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两位少年的成长与友谊展开。 两人的起点都是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通过互相感知与启发,之后两人根据各自的天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纳尔齐斯继承了父性的严谨与理性,最终他成为一位思想家并继承了老院长的衣钵,成为修道院的新院长;而歌尔德蒙体内蕴含着母性的敏感与感性,他听从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修道院,细腻的感知与在外流浪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雕塑艺术家,最终他回归原点,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小说中,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父性与母性,代表着同一个体心中的两种矛盾心理——克制与享乐。小说讲述了他们在生活中与内心情感中的不断冲突,最后在理想的感召下获得统一的过程。 黑塞运用自己细腻的情感和笔触,描述出了两种人性的成长、两种不同世界的地狱与乐园。
悉达多:Siddhartha(英文版)
33人今日阅读
A young Brahmin leaves his privileged life to chase enlightenment, wandering through asceticism, passion, and despair. His journey—through love, loss, and the wisdom of a river—unfolds not as a mimicry of Buddha's path, but as a raw, personal quest to understand existence. Blending Eastern philosophy with vivid narrative, this 1922 classic transcends time, probing what it means to truly live. Its lyrical prose invites readers to trace their own search for meaning in every step of his odyssey.
黑塞文集(全10卷)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7%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新版10卷本文集,名家名译,收入长篇小说、中短篇作品、诗歌、散文、童话与画作,全面展示黑塞创作生涯。本套文集共10卷,收录《在轮下》《悉达多》《荒原狼》《纳齐斯与戈德蒙》《玻璃球游戏》《婚约》《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诗话人生》《堤契诺之歌》和《黑塞童话集》。
聊聊疾病聊聊天
2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以小说闻名于世,同时也是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黑塞的散文记录了他对历史、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也反映了他个人生活的变迁。《聊聊疾病聊聊天》包括三辑,收录黑塞对疾病、生命、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第一辑《温泉疗养客》记叙黑塞因坐骨神经痛到巴登疗养的故事,被誉为“黑塞最幽默的作品”。黑塞在书中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患者:在病痛和无聊之间来回受折磨,被邻居的噪声打扰而心生怨愤,疗养期间暴饮暴食、无法抗拒赌博的诱惑,陷入消费主义日常的深深荒谬。但黑塞相信人性的复杂和一体性,最堕落的人也可在顷刻间完全复原,经过疗养,黑塞重新认识了人与疾病的关系,获得了精神的新生。 第二辑《漫游记》见证了黑塞在阿尔卑斯山一带河谷漫游时的所见所悟,这里有明媚的阳光、斑斓的山色、质朴的农舍,黑塞仔细观察一草一木,不仅获得了身心的和谐统一,个体生命也在大自然的无限怀抱中领会深深的慰藉。 第三辑《秋日人生》记录了黑塞在瑞士山谷与湖泊间漫游、迁居、与朋友交游的经历,表现出作者对时间、友谊、信仰、生命本质的洞察。
悉达多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2%
《悉达多》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创作的中篇小说,1922年在德国出版。《悉达多》以印度社会和宗教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悉达多一生的思考与追寻,从高贵的婆罗门之子到沙门,遇到顿悟的乔达摩,在聆听并深入思考其教义后仍未加入;后堕入尘世,沉迷犬马声色;晚年终于真正觉悟。
悉达多
2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9%
上世纪60、70年代是欧美青年心灵自省的年代,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成为一时经典,类似该书的心灵旅程,也被许多流行歌手和乐团写进青年摇滚的歌声中。这本书成为摇滚史上梵高式的传奇人物尼克·德雷克的灵感来源。也被美国“垮掉派”作家亨利·米勒所欣赏。著名的台湾舞团云门舞集的保留剧目《流浪者之歌》正是由此改编。本书译本来自较早研究翻译黑塞作品的台湾著名翻译家、散文家苏念秋女士,为国内广大黑塞作品爱好者 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译本选择。